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一章 故事


  “同治元年,法王寺又修建四山寨門,以為守備。同治十年,法王寺終於大成,果山乃命其師弟果端、果欽等,乘危遠適,結伴遐徵,上京師奏請皇上,頒賜經典,並給寺廟‘敕賜’二字。”

  古代的廟宇是分等級的。最高等級的是“敕建”,皇家撥出專款負責建造和維護,內中僧侶吃的是“皇糧”,他們的任務,當然要負責主持皇家相關典禮,為皇室負責宗教事務,地位崇高。

  次一等的就是“敕賜”,由皇室指定庇護的寺院。這種寺院皇室不會出錢,或者說不會全部出資,更多的是給寺廟一個和皇室攀上關係的名義。

  這種關係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國家祈福的場所,有的寺院住持是皇室成員的歸止戒師,還有的是皇親國戚的家廟等等。

  “果山禪師就是利用請領法王寺方丈,並代慈禧修行一事,得到了欽賜的‘法王禪寺’匾額,又得到了一套《龍藏經》,讓法王寺名聲大振,最終成為川南黔北十方叢林,年入有三千七百石田租,入住寺院僧眾百號,開創了法王寺最鼎盛的局面。”

  袁老師和費經理看向周至的目光又不一樣了,這……這尼瑪行走的夾川地方誌啊!

  難怪辜老會這麼喜歡他!

  辜幼文知道這小子在幫自家乾爹搞夾川縣文史工作,而據正平所說這小子還是打小在他么舅家讀老縣誌長大的,壓根不覺得奇怪。擺擺手道:“說《龍藏經》的來歷,這是慈禧同治將清室內藏給他們了?”

  “可沒這好事兒。”周至笑道:“《龍藏經》之所以帶著‘龍’字,就是因為它是兩代帝王親自關注,命人督工,技藝最為精良的《大藏經》,印刷裝幀都精美異常,慈禧給了半幅鑾駕的花用,估計也就是數百兩白銀,和包容一千多部佛家經典的煌煌珍本相比,明顯還差了老大一截。”

  “這事兒在縣裡有詳細記載,其實也是有趣的故事。”

  “當時果端果欽走通了大宗正的門路,最終拿到的,不過是法王寺‘敕賜’的名號和印經的‘許可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