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五十九章 原湯化原食兒


  “是是是張老您看。”費經理給叫了一聲“小費”還恭恭敬敬地將紙條遞了過去:“這不就一張廢紙條嗎,我這就戴,這就戴……”

  皮箱的防潮性能有限,或者也是故意為之,因為完全乾燥對紙張同樣是會產生破壞的。

  周至和費經理戴上了手套,將皮革下的大小紙張都取了出來,放在工作臺上。

  待到紙張取完,下面又是一張皮革,等到這次的皮革打開,費經理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一層多是折封的黃麻紙包袱,以及十來個卷軸。

  透過黃麻紙隱約能夠見得到紙張下的墨跡。

  這是書畫。

  如果是名人書畫,周至這五萬塊錢那也不算虧。

  “這是……雞林紙!”還沒來得及取出字畫,一邊的張老已經驚呼了出來:“雞林紙!”

  “高麗紙?哪朝的?”周至都顧不得別的了,先過來看那張小紙條。

  雞林即新羅,系古時北部半島三國之一。唐龍翔三年,置新羅為雞林州,該地盛產楮樹,取之製造白紙,光白可愛,遂取名雞林紙。

  張老點頭:“這個紙一開始產量極為稀少,為宮闈之物,一般作貢品,當地百姓不得使用。”

  “到了宋代,這種紙產量大增,開始成批量傳入我國,清代我國生產仿製品,多用做書皮紙,但是質量無法與這宋代原產雞林紙相比。”

  “這小紙條是宋代的?”費經理現在一點不嫌棄了:“張老,如何鑑定?”

  “這種紙顏色潔白,也分有厚薄。厚者韌而堅固,兩面光澤如一。也可分層揭開,簾紋間距豎寬橫密。”

  “而薄者更為罕見,隔紙可以見物,簾紋同厚者,紙面可見明顯的交結緊密而發亮的纖維束,酷似蠶繭所造。”

  “這個紙在宋代成為了中國傳統書畫高級用紙。北宋陳槱《負暄野錄》雲:‘高麗紙以棉、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發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奇品也’。”

  “北宋的宮廷畫家和名人雅士,他們的作品如果是紙本的話,一般都是在高麗紙上描繪宣洩的,這種紙也為歷代統治者所喜愛,一直都是重要的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