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三十五章 國瓷


“周至是吧?”廖廳長說道:“聽小劉說多虧你發現了那件鳳頭壺的問題,避免了我省文物總店的一場聲譽風險,謝謝你。”

 
“這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周至趕緊謙虛:“何況現在科學的鑑定結果還沒出來,不敢說就一定如我猜測的那樣。”

 
“所以說是避免風險,而不是挽救聲譽嘛!”廖廳長倒是聽光棍:“不過我也做不了太多主,一廠那邊給這套瓷器的定價,是二百五十元。”

 
“平均下來就是五十元一件啊……”

 
老工程師以為周至是嫌貴,畢竟二百五十元已經是一箇中層領導一個月的工資了:“聽子春說你家中長輩喜歡工藝品,如果要的量多的話,價錢還可以商量的。”

 
“我和柳工當年在當年做項目的時候,會戰成功,單位獎勵過我們兩件567瓷器,要是肘子你不嫌棄的話,就當做見面禮送你了。”

 
現在的人還是很有原則的,集體的東西一分不說能少,自己的東西倒是送得大方。

 
而且從廖廳這急迫的態度來看,景德瓷廠似乎遇到一些問題了。

 
“五十一件也不算貴。”周至說道:“廖伯伯,什麼是567瓷啊?”

 
“哦,567瓷的意思,就是我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國營大廠製作的瓷器。”廖廳長解釋道:“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多年戰亂使國力極為衰弱,以致於新成立的共和國在招待外賓的國宴上,竟沒有專用的餐具。”

 
“針對這種情況,時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的郭主任提出:‘中國是瓷器之國,新中國成立後,就應鮮明地表現新中國的歲月,應該把歷史上好的經驗總結出來,創制新中國的國家用瓷與國家禮品瓷。’”

 
“這一建議得到總理的採納與支持。於是‘建國瓷’的設計製作,就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開始了。”

 
“一九五二年,輕工部牽頭召開陶瓷座談會,各方面的專家商討研製‘建國瓷’的具體方案和要求。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的徐院長專程給高莊、莫宗江和王遜寫信,對‘建國瓷’的設計製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