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九十一章 學菜


道理很簡單,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大家曾經認為土豆燒牛肉就是美食裡邊的天花板了,能吃到土豆燒牛肉就是過上最好的好日子了,現在看來這個觀點還需要修正修正。

 
美食這玩意兒吧,既是物質文明,也可以說是精神文明,無怪肘子的烹調書在海外賣得火爆,有點“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意思,原因就在於國內的餐飲水平還差著層次,國內群眾大多數壓根都不知道我們國家,存在這樣的美食。

 
只不過這樣幹是不是有點違背艱苦樸素的作風啊?

 
見到張元福不住地給周至使眼色,周至不禁樂了:“胡處,‘甫裡鴨’也曾經失傳,到後來不還是給‘得月樓’複製出來了嗎?還有《美食家》的故事,兩部電影,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蘇州菜。”

 
周至提到的改開初期的兩部以餐飲為背景的電影,《小小得月樓》講的是一群年輕人開小飯店,克服外界困難和自身弱點,解決外地遊客吃飯難問題,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喜劇故事。

 
《美食家》則是根據陸文夫創作的中篇改編,講述了革命幹部高小庭和資本家朱自冶四十餘年的浮沉糾葛,意蘊深刻豐富,取材的角度是美食,討論的問題是文化。

 
主要寫一個以品味佳餚為職業的人“吃”的歷史、生活際遇及其精神風貌,把“吃”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形式來描寫,挖掘其社會、歷史意義。

 
的兩個角色,朱自冶體現著高雅的文化,但這高雅卻建立在以剝削為主的生存方式上;

 
高小庭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卻曾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愚昧。

 
便是通過這兩個人物的既對立又統一的形象,試圖探討兩人身上“善”之一面是否能夠最終統一,亦即高雅的文化形態,與健全的生存方式,是否能夠統一的問題,能否成為理想人生的問題。

 
因為取材角度獨特,寓意深刻,這篇在當年非常轟動,榮獲了全國優秀中篇獎。

 
電影遠達不到的深度,但是其中幾道菜色和對美食的理解,卻也通過角色傳達給了廣大的觀眾,相當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