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零三章 運筆法



            周至說道:“我猜測,空海禪師的著述當中,只有執筆法,而沒有運筆法。”

坂本五郎和安宅英一對視一眼,面露驚訝之色:“還有運筆法?”

“哈?”周至都樂了:“那是當然,只有運筆法,才是二王書風的真正精髓啊!”

“其實中國的書道,光筆就分了許多種,比如晉代常用的,便有雀頭、雞距、柳葉諸多的區分。”

“然後就是類似空海法師留下著述當中的執筆之法。”

“有了這兩樣之後,接下來就是書寫角度和運筆之法了。”

“這裡面涉及到一系列的專業術語,因此張旭才會說需要向二王后人求得傳授,‘不然,何以知古人之詞云爾’。”

“隨著時代的變化,除了執筆法大體未變以外,筆本身的變化,書寫角度的變化,帶來了運筆法的大變。”

“但是運筆之法,說到底就是一種運動,它就逃不開運動的特性,因此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將古代經典運筆之法恢復出來。”

“因此對於古代筆法尤其是晉唐筆法,我們既要重視師法,但是也不能過於機械地去理解,不能按圖索驥,而是要在實踐中去掌握理解。”

“但是總體來說,晉唐筆法起初確實是以二王為中心的一套技法準則,是古代經典書法技法的結晶,這是一套基本的用筆規則,符合這套運筆規則,就意味著掌握了古法核心。”

“其用筆核心要點是有起、行、收等動作,中間包含提、按、頓、挫、圓轉、方折等運筆技巧,最關鍵的,是保證絞轉狀態的中鋒行筆,就算是側鋒切入也要即時改變筆鋒的入紙狀態,轉行中鋒讓筆畫變得飽滿圓渾、力透紙背,即所謂入木三分。”

周至從林婉秋筆記本上撕下一片紙片,夾在了簽字筆的筆帽上,然後示範書寫時的方法,小紙片在這時就變成了一個指示器,大家發現周至在模擬臨摹《大日經》的時候,紙片竟然隨著筆畫的舒展,在朝著各個方向轉動。

周至一邊寫一邊講解:“這套動作的有機配合,需要長久練習,才能到達理想效果。不過,動作幅度的大小、力量的變化,都會影響風格的生成。”

“寫小字,則運筆動作的變化不會那麼劇烈,而寫大字,則要尋找行筆過程中的強烈變化。不管寫什麼字體、什麼字形,都需有上述這套規矩法則。只不過動作的輕重緩急在一呼一吸之間就會因差之毫釐而失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