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六十章 臨陣磨槍

比如一些近現代的名家如徐悲鴻,關山月,張大千,傅抱石,潘天壽,晚些的趙無極、蔣兆和、吳冠中,甚至更晚的範曾,這些人的作品價格都起來了,現在都能達到百萬千萬。

然而明四家,清四僧,揚州八怪等人的作品,價格雖然比上面這些人遠有不如,但勉強也還可以。

然而真正的清代大書法家,如王鐸、鄭簠、梁同書這些歷史上赫赫大名的清代大書法家,民間幾乎都沒聽說過。

而比這些人名氣還差一大截的成親王和鐵凝這種,那就更是沒人認識了。

所以他們的作品,便宜到令人髮指。

要不是周至之前收過幾位名臣的中堂對聯,加上今天瞭解了一下清代書法家作品的價錢,都不太清楚這件事兒。

這本身是一個價值窪地,加上今天這事兒,啟老又對周至的書法提出了要求,要他開始“刷帖”,因此乾脆以此為契機,讓馬爺幫忙淘來了一批“資料”。

之所以稱為“資料”,是因為價錢太便宜了。

比如有“南董北王”之稱,歷史上與董其昌齊名的大書法家王鐸,其大作要再過十三年,才能堪堪突破百萬,現在簡直就是在地板上爬行,一幅筆意精到的《草書五言詩作卷》,六十釐米高,兩米多長,還不到八萬元。

就連王鐸都才這樣,別的就更是慘不堪言。

成親王的東西馬爺找來了好幾樣,立軸橫卷冊子都有,不過連破萬的都沒有,一幅臨趙孟頫的《千字文》,才六千塊。

雖說六千塊已經是現在已經是市長一年的工資了,但是在在座幾位的眼裡,賣的都不算貴。

啟老打開《千字文》:“這個好,臨字最講求‘追隨法度’,如果天馬行空自己寫,那就是抄內容而不叫臨帖了。肘子你看成親王的這個,這就是最規規矩矩的功夫,值得你學習。”

這就有些以己度人了,周至搞這堆東西的目的就是因為便宜,未來升值空間巨大,哪怕現在去榮寶齋買出來的,也差不多可以理解為白菜價。

真要是兩本《淳化閣貼》得以迴歸的話,絕對會是一件舉國轟動的大事件。

國人對於清人法書的興趣也必將大增,或許都不用在等上一世那麼多年,等到幾部出名的辮子戲出來,就能夠迎來一波追捧。

這也算是抱著堤外損失堤內補的心思了。

王老爺子也沒想到這些上來,對啟老爺子的說法很是贊同:“貼學和碑學大不同,碑學學的是間架結構,但是碑學的特點,註定了就會損失書法上無數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