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也用得

但是上一世的漢字編碼也有問題,那就是unicode編碼問世得太晚,導致了微軟不得不採用一套基於gb13000的拓展編碼,又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國家標準又不得不在gb13000編碼基礎上打了個打補丁,拓展出gbk,然後又拓展出gb18030。酖

最終得到的gb

18030-2005,全稱為國家標準

gb

18030-2005《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與

gb

2312-1980完全兼容,與

gbk基本兼容,支持gb

13000及

unicode的全部統一漢字,共收錄漢字70244個。

而在那個時候,unicode的漢字收錄得還沒有gb

18030-2005多,雖然理論上隨便裝得下所有漢字,但是無數的碼位都是空的。

最後的現狀,就搞成了一箇舊系統補丁累補丁,而一個新系統空著大量碼位沒人去做填充工作,造成了數十年後信息系統當中,依然存在漢字轉碼不全兼容的大問題。

後世作為國企程序員的周至可謂深受其害,因此他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國家從一開始就應該放棄侷促的iso/iec

1064,先去把unicode標準中的漢字空間搶得夠夠的,起碼先搶十萬個碼位填充上,並且將之作為唯一強制標準,全球就用這一套。

於是說道:“八字沒一撇不是正好嗎?八字沒一撇,我們才能夠深度參與啊。只要能佔有三段碼位空間留給我們,就能容納十萬漢字。”

“而且unicode只有編碼的概念,其設計的目的本身就是裝下全世界的各種文字。”

“漢字編碼,無疑是全世界文字編碼工作當中最繁複的,我們將這個工作做下來,在組織裡也能擁有充分的話語權,將來還能指導其他國家和組織工作,對我們編寫其餘民族文字,也有奠基作用。”酖

現在周至和李紅江討論的內容,又輪到辜老這邊的文史專家們聽不懂了。

辜老打斷了兩人的熱烈討論:“肘子,小李,你們誰先用我們老頭們聽得懂的話解釋一番?”

麥明川笑道:“大概的意思我明白了,我先來解釋一下看看對不對,不對小李和周至同學再來補充。”

“現在的話有兩套標準,一套是iso/iec

1064,這套體系已經成熟,雖然之頒佈了第一部分,但是我們國家已經據此開發出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