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七十章 雙三絕

“馬賁,馬遠,馬麟;徽宗,寧宗,理宗!”周至這下明白了:“三代畫家,三代皇帝!”

“關鍵是一脈相承,畫風極度和諧,稍不留意,還真就以為是一人所為。”四表舅說著撓了撓頭:“我一開始都沒太注意,還是你舅媽提醒詩文好像有點意思,我們才開始查閱資料找到這畫裡蘊含的機關。”

“這圖就還是叫《思遠圖》吧,必定最早留有瘦金體的‘思遠’二字。”四表舅說道:“經濟價值是最低的,藝術價值其次,最高的是文史價值。”

“這幅畫說明了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從最早的普通繪畫,到在畫上題寫書款,到最終演變為詩歌、書法、繪畫、篆刻相結合的‘定式’,這幅畫恰好將這個關鍵變化時期的三種變化都體現了出來。”

“還有就是傳世和鑑賞印的使用。”周至點頭表示贊同:“也有古人修復古畫的一些方法和原則。”

“還有就是馬氏畫派五代精英在畫法上的變化和繼承關係,也標誌著北宋往南宋的畫風轉換和對後來的中國山水畫的影響。”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對詩歌創作的理論,同樣適用於馬遠啊。”周至看著畫中江景上大片的空白,發出了感慨。

“是的,馬遠史稱‘馬一角’,就是因為他在章法上大膽取捨剪裁,往往描繪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的局部,畫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觀,表現出空靈的空間極濃郁的詩意。”

“前人評論其‘邊角之景’的特點:全境不多,其中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中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讓人從中感受到玩味不盡的意趣。”

“對,詩歌講究惜墨如金,國畫同樣也是如此,用不能再省的筆墨完成塑造藝術形象的任務,營造出虛實感,跳脫感和陌生感,概括出私人和畫家想要表達的那種意境,並將之傳遞給觀眾和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