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四百五十六章 青瓷門道

    “這些啊,全部都是港澳臺以及國外拍賣會前吸引買家的印刷品,就是將拍品拍成照片,多角度的,整體的,局部的照片,印刷成一個大冊子,免費送給繳納了定金的潛在客戶的。”

    “工美也是幹這個的,因此需要隨時研究跟蹤文物行情,因此費經理那裡這種畫冊很多,有一些比較久遠的,沒用的,我就讓他都給我寄過來。”

    “這麼多,你拿來幹嘛?”

    “當教材啊!”周至說道:“這還是四表舅發現的,這種畫冊印刷非常精美,全部都是高清圖片,在沒法拿著實物研究的時候,多看這個,也能養成眼力,因為要吸引買家,關鍵特徵也都做了特別展示,正好用來傳授講解。”

    

    “原來是這樣……”張辛夷問道:“那這個難嗎?”

    “其實挺難的。”周至說道:“比如我們常見的青瓷,最早可以追朔到在商周時期的原始青瓷;歷經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一直到東漢的原始越窯瓷;到唐代,有了真正的越窯瓷,以及秘色瓷;到南北朝開始有了龍泉青瓷;逐漸發展到宋代的哥窯、弟窯、官窯、汝窯、耀州窯等青瓷。”

    “元明期間青瓷因為戰亂在各地衰落,只有江南龍泉窯繼續保持著它的輝煌,到了明代幾乎一支獨秀,仍在大量燒造,從傳世實物來看,現存龍泉窯器物,也是以明代最多,其次才是南宋。”

    “從元代至治年間開始,經明代洪武、永樂、宣德,直至正統、景泰、天順時期,龍泉窯一直是宮廷用瓷的主要產地之一。”

    “到了清代,瓷器已經變得豐富多彩,除了民間大量使用之外,皇室使用的極品青瓷只保留了一小塊需求,那就是彷古。”

    “從康熙到道光,其實包括之前的元明,官方一直在jdz燒造了大量彷宋代的青瓷器。”

    “青釉是中國最早的顏色釉。所謂‘青釉’,顏色並不是純粹的青,古人往往將青、綠、藍三種顏色,統稱為‘青色’。”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稱:‘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劉子芬《竹園陶說》中也說:‘青色一種,常與藍色相混。雨過天晴,鈞窯、元窯之青,皆近藍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為純青耳。天色本藍,有時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