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八十四章 著在簡冊

    四表舅取來一個鏤空花草紋,蓋鈕為坐獅踩繡球的爐蓋放到了魚簍爐的上方。

    “香爐蓋也是有講究的,需要和下面的爐體合二為一,這個是唐代的,跟你這爐子不匹配,湊合暫時用一下。”

    “宋代香爐主要是類球形的香爐,也就是說爐體和爐蓋合在一起,當是一個球形或者卵型。”

    “爐蓋的主要功用是散煙,將香氣打散,利於向釋放散溢。”四表舅說道:“待我端遠一點。”

    將香爐擺放到距離三人約兩米的地方,周至就感覺這小院裡的蘭花香發生了一些變化。

    除了花香之外,還多了一種類似果香的氣息,而且兩種氣息都變得更加清晰和明快,細細辨認,呼吸之間,氣息的末尾似乎還有一股甜味。

    “果然不一樣了也!”周至讚歎道:“難怪古人這麼痴迷於香道,這份享受也是舒服至極。”

    好香幾乎是沒有煙的,接下來三人便坐在一起享受著這芬馥的氣息,一時間都忘了說話。

    過了好一會兒,四表舅才說道:“我給你畫一個紋樣吧。”

    說完起身運筆:“宋代的類球形香爐較普遍,材質多為瓷質,爐蓋上部鏤空卷草紋,香氣從鏤空的卷草孔中溢出。”

    “類球形香爐形制十分小巧,深受文人的喜愛。宋代大文人劉敞作有一首《戲作青瓷香球歌》:‘藍天仙人採寒玉,藍光照人瑩如燭。蟾肪淬刀昆吾石,信手鐫花何委曲。濛濛夜氣清且嫮,玉縷噴香如紫霧,天明人起朝雲飛,彷彿疑成此中去。’將青白瓷香爐溶入夜色的沉靜與秀逸,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浙省博物館的宋越窯香薰,上蓋部分裝飾為三瓣卷葉纏枝鏤空,大約便是這個樣子,你今後多留意吧。”

    四舅媽笑道:“其實當做線香爐或者燜香爐也行,只要肘子你能忍得。”

    “這兩種又是如何玩法?”

    “燜香法適宜使用較深的爐。燜香時,先在打緊的爐灰中間,用香鏟開孔直至爐底,洞口略張。”

    “用香匙下香粉入洞,第一次點燃香粉時不須出煙,然後下香粉宜由燒至多,其時間間隔以前次香粉變色為度,同樣勿令出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