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七十六章 人情練達即文章

    詩賦的確無用,但是在蘇軾看來,策論同樣無用。

    因為你出了考場獲得名次之後,那些東西其實這輩子就完全用不上了。

    這種情形,與高考何其相似?

    可為什麼還是要考呢?因為這是選出人才的為數不多的,相對公平的辦法。

    但是因為“三年高考兩年模擬”這類東西的存在,高考的不公平性也就的確存在。

    怎麼辦呢?

    蘇軾的主張就是沒必要廢除歌賦,這樣起碼選出來的人才,才不會淨是“做題家”,而是真正的聰明人。

    所以考詩賦的目的並非考文才,而是考靈性,考聰明,為下一步培養找到好種子而已。

    這其實也是和後來的高考改革相適應的,說來說去,目的都是這個。

    周至一邊讀著筆記,一邊浮想聯翩。

    他倒不是擔心自己的高考,因為無論是師長、同學,周圍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是毫無疑問的“聰明人”。

    上一世甚至一直是在浪費自己的天賦。

    現在的周至是通過這樣的閱讀既不讓自己的腦子閒著,又讓自己得到愉悅和放鬆,看一看古人的雜說,筆記,就是最佳的休息方式。

    這裡邊包含著前人各種各樣零碎的思想,很多都非常的有趣。

    比如趙與旹本身不以詩歌見長,但是在評價杜子美的時候,曾經有人認為杜詩的妙處,在於信息量大,一句能說四、五件事,能說半天下、滿天下。

    趙與旹就在自己的筆記裡頭反駁:“以此論詩淺矣!杜子美之所以高於眾作者,豈謂是哉?”

    “若以句中事物之多為工,則必皆如陳無己‘桂椒柟櫨楓柞樟’之句,而後可以獨步,雖杜子美亦不容專美。”

    “若以‘乾坤日夜浮’為滿天下句,則凡句中言‘天地’‘華夷’‘宇宙’‘四海’者,皆足以當之矣,何謂無也?”

    看到這裡,周至就不由得會心一笑,議者固然不是什麼懂詩之人,而駁者其實也誒有說到點子上頭。

    詩之所以是詩,關鍵在於“傳情”。

    信息量大固然是優點,但是它必須是感情的載體,比如陳師道這句“桂椒柟櫨楓柞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