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一百二十八章 方法

    周至開始對二老解釋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分:“《廣韻》唇音為一類,三十六聲類為兩類,我採用三十六聲類的兩類說;”

    “因為《廣韻》泥母娘母未分,因此這部分我採用了後來三十六聲的兩分說。”

    “正齒音,也採用三十六分的一套。”

    “不過次濁喉音,《廣韻》作兩個,這個在夾川方言裡就很明顯, 比如‘大雁’的‘雁’和‘額外’的‘額’,我給爺爺和祖祖讀一遍,你們一聽就能聽出來。”

    周至將兩個帶次濁喉音的字讀了一遍之後,說道:“因為這個,所以我在這裡還是採用《廣韻》說。”

    “漂亮!這是實證!”辜振鐸誇了一句,然後又激動又興奮地對辜少鹹說道:“父親, 這個難題學界爭論了很久, 竟然在夾川方言裡找到了實證!”

    這個問題就和殷墟發掘文物出來之前,學界關於《史記》裡商代諸王世系年表的爭議一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大家都是猜。

    待到文物一出,直接一錘定音。

    周至壓根就還是門外漢,搞這個論文純粹出於愛好和直覺,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也是眉毛鬍子一把抓,不知道哪些點才屬於學界真正寶貴的東西。

    辜幼文笑道:“的確,這部論文不說別的,光這一點就已經很有價值了,而且難為研究得這麼細,方言疏注,以前想都沒有敢想的東西啊……”

    “以前顯學都差人,更別說方言了。”辜振鐸安慰自己的父親:“還是國家強盛可期,方才又這等局面。”

    “嗯。不過達文啊……”

    “祖祖你講。”

    “論文裡邊很多東西,還是過於武斷了,有些結論, 沒有必要過早拋出來,把發現告訴大家就行了。”

    辜幼文說道:“你現在還差系統梳理,雖然論文總體來說非常不錯,選材角度和發掘深度,還有采用的體例,都頗值得稱道,但還是有些急於下結論了。”

    “秉文,去把給小朋友的禮物取出來。”

    辜振鐸進入書房,取出來幾套書籍:“這是父親的意思,這裡有一套《韻鏡》、《通志七音略》、《切韻指掌圖》、《四聲等子》、《經史正音切韻指南》的原著和辨析它們的論文,還有兩部我祖父的著述——《毛詩韻例》和《經典釋文集說附箋》,送給你了。”

    周至頓時感到受寵若驚,連忙站起身來:“謝謝,謝謝師祖祖,師爺爺。”

    辜幼文微笑道:“你的論文,我們已經幫你改了,你拿回去再研究研究,我們的意見,還是不要急著發表,能做得再細緻一些,就做得再細緻一些。”

    “或者等你看完我們給你準備的這些資料,再回頭研究自己的論文, 又會有新的發現。”

    周至對二老畢恭畢敬地鞠了一躬:“謝謝爺爺,謝謝祖祖,我一定好好研讀。”

    “還是那句話,不用急。先考上大學,跨過門檻再說。”辜幼文諄諄告誡:“你數學和英語怎麼樣啊?”

    文史政治地理辜幼文都懶得問,學問都是自帶溢出功能的,就好比數學對計算機科學那樣。

    這娃的韻學水平都這樣了,其餘幾樣已經不問可知。

    “英語沒問題,數學還在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