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採 作品

第19章 第 19 章

    便叫了喬荇出去說話……

    他總在家,項宜自然不能趕他,這裡都是他的地方,她不過是來做事罷了。

    不方便,就避開。

    這會項宜就到了喬荇房裡。

    喬荇給她縫了個厚厚的墊子,怕她在自己房裡冷,替她灌了湯婆子放在手下。

    項宜笑著謝她,拆了剛從吉祥印鋪拿回來的家信。

    信仍是項寧寫的,照理先說了說近況。

    項宜見她字跡有力了許多,知道妹妹近來身子強健了些,不似往年三災八病的,冬日裡過不好。

    項寧簡單說了些瑣事,也說了自己為了強健身體,每日要在多走許多路,但弟弟項寓不許她晚上走,怕她夜盲掉進溝裡。

    項宜好笑,項寧又寫到了項寓,她道項寓近來在書院裡頗得先生喜愛。

    她道,主持青舟報抄的一位先生,將項寓選進了報抄的班子裡,讓他幫忙負責報抄選文。

    雖然是個費時的差事,卻每日都能多讀許多文章,還有朝野趣聞,項寧也跟著看了不少,有些頗為荒誕有趣,也不知是真是假。

    這青舟報抄,還是父親在任的最後一年,某天翻看邸抄時,突然想起來的。

    邸抄能上傳下達朝中大事,凡讀書人都該看看,但對於尚未中舉人進士的書生卻過於遙遠了,所以父親便讓青舟書院將邸抄與作的好時文和在一起,印來給學子們看。

    後來父親雖不在維平府任職,但青舟報抄的影響卻大了起來,臨近幾個府縣的寒門讀書人沒有不喜的,他們也給青舟書院回信交流,也會將聽來的趣聞寫進信裡送去書院。

    而書院時不時會選擇幾篇書生們投來的趣聞,附在後面的報抄上。

    項寓還只是秀才,進了報抄班子也多半不會負責時文選登,倒有可能被安排甄選趣聞。

    不管怎樣,增長見識總是好的。

    項宜沒太在意這件事,只是看到家信平穩,尤其弟弟妹妹在青舟,並未聽說自己在譚家發生的事情,懸著的心放下許多。

    提筆寫了回信。

    ... ...

    譚廷這幾日便是多在院中停留,也未多見到項宜幾面。

    他明白她在避著自己。

    從前是他做的不好,她對自己心有芥蒂也是有的,他也不能強求什麼。

    有些話說出口,還不如不說而去做。

    他安排了幾樁事下去,接到了廖知府的來信,道是潮雲河堤壩加固即將竣工,請他過去檢視。

    譚廷本不欲去,但想了想,還是去了。

    他一走,項宜身邊安靜鬆快了不少,每日打點家事族事,還讓喬荇去看了看杏姑母女。

    事情大白了,但杏姑母女也不再好意思回譚家,生怕再連累了項宜。

    幸而杏姑的姨夫姨媽聽說了母女困境,願意收留她們過冬,眼下已準備啟程去親戚家。

    項宜聽了,嘆了口氣,她能做的也就止於此。

    不過這般也好,杏姑母女好歹不用再受譚家一些族人的冷眼。

    天越來越冷,譚廷並未當日去當日回。

    他去的那日是初四,翻了一日,便是初五了。

    他從前不在家便罷了,如今回了家,遇上初五、十五、廿五,多少有些不自在。

    今日初五,至夜幕四合,院中陸續掌燈,也未見他回來的身影。

    項宜暗暗鬆了口氣,閒適在燈下做了一陣針線,就準備睡了。

    誰知這時,院中響起一陣腳步聲。

    她聽到丫鬟的稟報。

    “大爺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