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33章 世界人民解放軍(一)

  馬歇爾上將沒有回電,倒不是他不肯承擔責任,而是海軍與空軍的參謀長都反對回電。丟失了夏威夷,意味著美國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支撐點。這個責任可不是馬歇爾能夠承擔的,海軍與空軍的參謀長必然也會丟官。

  守衛港口的美軍倒也實誠,沒接到命令之前,硬是不投降。到了6月28日上午7點,日軍開始猛攻。中國製造的火箭炮已經送到了前線,開始對港口進行無差別攻擊。

  道道火龍鋪天蓋地的落在了港口,不管是什麼樣的工事,在火箭彈的覆蓋性轟擊下都紙糊的一樣脆弱。7點20分,日軍停止射擊。此時化作廢墟的港口上殘存的美國請求投降。戰後統計,只是因為美軍司令官的一個決定,在這一輪炮擊中,就有超過1.7萬美軍傷亡。其中死亡以及投降後重傷而死的就超過1.2萬。

  此次,夏威夷戰役以亞洲聯軍的徹底勝利而結束。共有11.8萬美軍投降,加上之前的陣亡,美軍在夏威夷損失了24萬軍隊。

  此戰雖然基本是日軍單獨完成,但日軍的裝備,後勤,物資,大部分都是由亞洲聯軍提供,中國提供了超過80%的份額。

  白宮並沒有掩蓋這場失敗。羅斯福在廣播中向全美國人民宣佈了這場失敗後,又告知美國民眾,美國要戰鬥下去,絕不對中國投降。為了紀念在夏威夷群島奮戰犧牲的官兵,白宮從6月30日到7月2日降半旗3天。7月1日,羅斯福將親自到華盛頓的大教堂舉行全國哀悼。

  7月1日早晨7點,白宮前面已經停滿了汽車。羅斯福的內閣成員全都前來,白宮秘書低聲向羅斯福稟報,“總統先生,接到您邀請的所有國會成員都在國會那邊集合,將和您在大教堂門口匯合。”

  羅斯福點點頭。他這次行動的確非常冒險。畢竟,中國並沒有主動向美國宣戰,更沒有偷襲美國。中美全面開戰,是在美國國會對中國宣戰之後的事情。此次戰敗,必然讓羅斯福的聲望受到很大打擊。此時,身為在野黨的共和黨完全有機會猛烈抨擊羅斯福,甚至對發動對羅斯福的彈劾。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國會內反對羅斯福的議員們還算拎得清現狀,並沒有做出蠢事。

  “出發,去大教堂。”羅斯福命道。

  華盛頓大教堂,正式名稱是聖彼得與聖保羅座堂,又稱華盛頓國家座堂。雖然稱呼裡有“國家”二字,美國憲法規定沒有國教,美國政府也沒有給這座教堂任何投資,數百年來的建設資金全是靠募捐。

  名義上,大教堂向全國人民開放,就此意義而不屬於任何教派,表現出美國基督教的“泛化”傾向。在中國的相關研究報告中,認為當下的美國就是一個單純的沒有法律定義國教的基督教國家。由於基督教的壓倒性優勢,以及實際上的主導局面。並不需要任何刻意的基督教國教。

  大教堂採用哥特式風格,而哥特式風格的特點之一,整個建築群構成一個十字型結構。尤其是主建築內部,定然會有一個十字構型。這種十字型並非是正十字,其祭壇位置就在十字型結構中心。

  當一眾華盛頓上層在大教堂匯合後,就進入到教堂內部。在祭壇上,此時擺著祭奠死者的那套法事。夏威夷戰役中的美軍宗教成分比較多,黑人自然被無視了,少數族裔,比如印第安人更是無人提及。參與慰靈的有清教、天主教、猶太教的宗教人士。這批人不久前還參加了航母大戰前的宗教儀式,此時倒是輕車熟路。在宗教儀式結束,輪到他們在發表講話的時候,這些宗教人士還講述起戰前發生的種種事情,緬懷20天前的勇士。並且向還沒死的美國官兵們以及人民們保證,他們死了,會有上帝罩著他們,給他們去天堂的直通車票。

  走完了流程後,就輪到此次的正主,美國現任總統羅斯福發言。記者們,權貴們的目光都落在羅斯福身上。就見總統神色陰鬱,卻沒有頹廢的感覺。經歷了這場失敗,羅斯福明顯沒有被打倒。

  羅斯福的輪椅在祭壇前停下,他拿起麥克風,“首先,我要代表美國政府,向在夏威夷陣亡的將士默哀。阿門。”

  “阿門。”教堂內響起了一陣回應聲。

  “我代表美國政府,向陣亡將士的親屬們表達哀悼。阿門。”

  “阿門。”權貴們跟隨總統,說著套話。

  “我代表美國政府,關切被俘的美國軍人,並且要求中國政府按照日內瓦條約,提供給戰俘們人道主義待遇。”小說

  這次就沒人跟著開口,大家知道羅斯福即將發表關於羅斯福本人以及羅斯福政府在戰爭中的作用以及責任進行辯護。

  “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提供的統計,在夏威夷戰役中,美國空軍出動了近百萬架次的軍事行動,美國陸軍海軍與空軍一共消耗了240萬噸彈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在這麼小的地區進行如此高強度的戰爭,在戰爭史上是從所未見的。從已經發生過的歷史來看,獲勝的應該是美國!”

  這麼一段開頭就把大教堂內的所有人都給鎮住了。那些期待通過這次失敗而挑戰羅斯福權位的美國權貴們聽到這些數字,都愣住了。他們真的不知道美國軍隊進行了如此慘烈的戰鬥。

  “然而我們卻戰敗了。從我們戰場上發現敵軍的統計,截獲的電報內容,以及通過審問俘虜得到的情報,綜合看來,中國軍隊出動了230萬架次的飛機,使用了大概兩倍於我們的彈藥。我們之所以被擊敗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遇到了數量遠超我軍,而且在戰爭準備上遠比我們投入更大的敵人。”羅斯福鏗鏘有力的指出了戰敗的原因。

  雖然羅斯福的目的是為了自己辯護,不過他的數據的確基本符合事實,對於戰敗原因的解釋也是正確的。

  “諸位先生們,諸位美國的公民們。早在1938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認識到了中國正在準備發動一場可怕的戰爭。在那個時候,我們並不是多數派,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盛行,認為美國不應該參加任何戰爭。完全沒有注意到,中國的何銳政府已經準備在全世界推行何銳期待的世界秩序。

  美國是世界的中的一部分,任何世界秩序都將影響到美國。在關乎世界秩序的決定權上,如果我們不能坐在餐桌的座位上,我們就很可能出現在餐桌的菜單上。”

  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在大教堂內有了低沉的動靜,羅斯福的比喻很殘酷,得到了非常多的共鳴。因為北美大地上的數千萬原住民以及被販賣到北美的黑人們就經歷過同樣的事情。作為施暴者的美國白人們對此有著異乎尋常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