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單章

    今晚先兩更,下午近七點才到家後,精神狀態有些不太好。明天開始恢復正常的日萬,直到開學。同時加更也會在這周內補齊。目前還剩四章...

    其實應此前一位書友的評論,我已經忍住好久沒有開單章說些問題了。正好今日算是小作休整,那便聊聊吧。

    當然,催生該單章的誘因還是今日一評論“廢話真多,浪費生命”。

    倒也難為那位為了說這句話還特意打賞2元鉅額的書友了...

    關於這個問題,屬實令人無奈。解釋吧,鋪墊吧,說你廢話多;不細緻吧,又說你胡寫,亂寫...

    結合一些質疑性評論,一起答覆一下:

    首先是我的寫作邏輯,或者說一個,一個故事應該具備的邏輯鏈條應該是:原因-過程-結果。

    配合這一點,加上我希望寫出主角逐漸成長的過程;由被動到主動;由臺前轉幕後的過程。在希望做到前因後果細緻統一,切實可行的基礎上,關於許多內容,難免會寫得深入些。

    比如最早類似的問題出現於fdic與美聯儲的監管模式上,哦不,應該更早一點,就是在美國分業銀行時代裡的儲蓄銀行業務構成上。如果不寫明這個法律背景、時代背景,那有幾個讀者能夠理解那會的銀行和現在不一樣呢?

    後面包括對日本財閥關係的描寫,昨天我也說了一點。從戰前四大財閥,到戰後六大財團。這些人物、公司之間的關係,提前鋪一個概念,到後面寫到日本經濟泡沫時,就會方便許多。

    如切入契機,如由蜜月轉為對立,轉為互有隔閡,再到不得不合作等等...

    除了與主角的關係,服務於主角的發展之路外。他們在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中的行為,也有了完善的背景作為支撐,如日本的殭屍公司為何出現?在廣為人知的廣場協議外,盧浮宮協議如何補上那壓倒日本經濟三十年的一腳,日本又為何會同意該協議,說是日本央行降息導致了泡沫擴大,那為何71-73年降息、77-79年降息均未出現91年那般誇張的泡沫等等...

    當然,關於豐田家族史的八卦,那就純粹是雜談趣聞之補充了。假婿子文化這個點,或許會用到,也或許用不到,算是留個坑,以後能不能填不確定,但先挖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