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君 作品

第30章 大桃鄉的張家人

    張家祖宅在大桃鄉,往日張阿公自家回去走水路只要半個多時辰,如今孩子多,水上又寒涼,於是天不亮張阿公就使喚兒子出門租了一輛大車,等得日頭漸暖便攜了一大家子一齊往鄉里去。

    李氏算著距離估摸著得要一個時辰,怕孩子們路上餓,便早早起床做了魚丸打滷麵,給幾個小的一人盛了一碗,裡邊只有兩筷子的量兒,既餓不著她們又不至於吃太飽攪得午飯也吃不下。

    這次的回鄉之旅孩子們就沒有不期待的,魚姐兒來了這麼些年還是頭回要出了南水縣城,往日她娘帶她們去寺廟上柱香都算是出遠門兒了。

    小些時候魚姐兒還跟娘說過想去鄉下玩兒,李氏卻不同意,孩子年紀小,幾里地的路都還怕水土不服丟了命去,更別提坐一個時辰的車去鄉下,身子弱些的在路上去了也不是稀罕事兒。

    所以張家小孩除了十三歲的梅姐兒和十歲的水姐兒打七歲上就跟著張阿公下鄉外,剩下三個矮冬瓜都是在縣城長大的,且連族譜都是大人回去開了祠堂上的,故此張知魚如今還不知南水縣的鄉下是什麼樣子。

    原張阿公是不想帶夏姐兒回去的,但他尋思著他們老張家就再沒個比夏姐兒還健康的孩子,這麼大了竟一點兒病不生,挨一頓打過會子就活蹦亂跳。

    想到這兒張阿公又看了夏姐兒一眼。

    夏姐兒知道自個兒沒準兒能出來放風笑得都要落淚了,在家裡不停跟她爹撒潑打滾要跟了來,小人兒最會看人臉色,跟李氏她有些不敢,只一會兒爬到張大郎身上,一會兒掛在張大郎手上。

    張大郎一時沒躲過,抱著夏姐兒一齊栽到地上,發出咚的一聲悶響兒,李氏在廚房聽見還以為哪裡牆塌了,嚇得火都沒來得及熄就兩步跑出來,見了父女兩個一齊做堆跌在地上,心都要不跳了。

    那頭張大郎混不在意地拍拍屁股,抱著小女兒爬起來問:“可身上有哪裡疼?”

    夏姐兒嘻嘻一笑,把膀子一露,上邊白白嫩嫩的跟藕節似的,連個紅印子也沒。

    “小猴兒,快放下來,冬日裡哪個女兒家敢露手的。也不怕晚上燒起來。”張大郎唬了一跳,忙將她袖子扯下來。

    夏姐兒由得他去,只靠在張大郎身上道:“好玩兒,再來一次!”

    李氏勺子一放臉色就沉了下來,夏姐兒見了一哆嗦忙不迭跑了去找大姐躲著,再不敢吱一聲兒。

    張阿公見狀便揹著手悠哉悠哉走回屋跟王阿婆小聲道:“且帶夏姐兒去,我見她身子骨比我還好些,你和老大媳婦兒也能回鄉坐坐。”

    *

    這個時代的冬日不算太冷,至少南水縣就挺暖和的,張知魚這麼大了除了李三郎來的那回,她就沒見過雪,便是要下也落不到地上就化成了水兒。即使這樣,對小孩和老人來說,冬天依然殘酷。

    張家是特意過了巳時再走的,張大郎還精挑細選一輛暖和的車。車上不僅打了棉簾,裡邊還放著一小爐炭,但這中碳煙味大,張阿公沒讓點,只讓幾個小的坐在裡邊撩開一指寬的縫看風景。

    南水縣街上繁華,大路鋪了條石,就連有些小路都上了卵石,地面比她想的乾淨得不要太多,中世紀的歐洲那中隨地大小便的情況再不見有,且連她們家的夜香每日一早兒便有人來收走,就是為了不汙染生活環境。

    出了城門除了官道就全是土路了,路上除了田野就是池塘,很少見著行人。李氏見幾個孩子不住地往外瞧就道:“農家人這會兒正貓冬,都在鄉里不出來,夏天人就多了,三伏天也到處都有人勞作,到時叫你來你又要嫌熱了。”

    說起鄉里的事,梅姐兒和水姐兒就有源源不斷的話兒,她們很喜歡大桃鄉,往年梅姐兒還小些時,夏日裡還常被大伯孃朱氏接過去躲夏,縣城房子多人多也就更熱,但大桃鄉有大片的水域和良田,天一熱起來地裡到處都是紅得發紫的桑果兒,哥哥們還會撐船帶她去池塘裡掏藕捉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