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第275章




    朱標雖然有最基本的化學知識,但因為沒有關注過後世隨處可見又十分廉價的食鹽,所以穿越之初不知道雪白不苦的精鹽有多麼難得。



    直到張士誠將鹽民託付給他之後,朱標才開始鑽研如何提高製造精鹽的效率。



    這一鑽研,朱標才明白,古代的精鹽,為什麼會成為奢侈品。他也終於明白,沒有點亮工業技能,鹽民們的苦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穿越小說裡,主角說什麼只要弄個大平臺,然後太陽曬鹽,引得天下轟動,都是騙讀者的。



    弄個大平臺然後曬鹽的方法,華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早就這麼做了。這只是第一步。



    用太陽曬鹽田,鹽田裡的都是粗鹽,十分苦澀,有許多雜質,只有最貧苦的百姓會用它來醃製食物,吃多了會得病。



    鹽民的苦,來自於曬鹽後的精製提純。



    他們先將鹽田裡的鹽用淡水稀釋後過濾,加入草木灰熬煮,等煮出沉澱之後,再用木炭、沙子和布過濾。



    過濾的清澈的鹽水,回鍋繼續熬煮。等鹽粒剛出現的時候,取出一部分濃鹽水,剩下的直接燒乾,變成粗鹽粒。



    最後一步,便是用濃鹽水燒開後淋在粗鹽粒上“洗鹽粒”,洗完之後過濾出的鹽,就是提純的精鹽。



    這就是“淋滷提純”。淋滷的次數越多,鹽越精純,怪味越少。



    多次“淋滷提純”後的精鹽,就是古代勞動人民能夠提純鹽的極限。因此,古代帝王所食用的“供鹽”基本都是井鹽。因為井鹽比海鹽雜質更少,“淋滷提純”後的鹽更加可口。



    當朱標參觀了整個提純海鹽的過程後,他才從記憶的角落裡找到一絲關於鹽業的記憶碎片。



    那是中學在學習提純鹽的實驗課上老師隨口一提的信息——直到民國時,淋滷製鹽法仍舊是主要製鹽方法。



    沒有抽水機,曬鹽嚴重依賴天氣。所以有許多鹽民沿著太陽在海岸線上遊走,是最低賤的“流民”;



    沒有高效的燃料,熬鹽只能依靠柴火。所以鹽場附近的植被被破壞嚴重,鹽水倒灌進田地,原本的良田變為鹽澤地,鹽民們更加貧困……



    朱標一條一條列出現在鹽民的困境,常茂越聽腦袋低得越厲害。



    他每日吃的鹽,其中也有這麼多百姓的痛苦和煎熬。而他對此一無所知。比他更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太子,卻對此如數家珍。



    常茂很想立功,很想比大姐常葳厲害,最好比父親常遇春更厲害。他總夢想著機會找上他的時候,想著自己和什麼名將狹路相逢,自己一戰成名,就如老師當年那樣。



    此次單獨跟在老師身邊,接受老師言傳身教,常茂才發現自己有多無知,見識有多淺薄。



    這樣的自己,能立下什麼功勞?功勞就在眼前了,他也看不見吧?



    “老師,我回去後會更細心的觀察。”常茂低著頭道。



    朱標欣慰點頭。常茂會羞愧,就說明他一定會進步。



    “這世間一針一線的小事,其中都有很大的學問。不要把腦袋抬得高高的,要沉下去,接地氣,你才能在和平的時代,也立下萬世不朽的功德。”朱標道,“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