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158章 長期和短期的策略




    以牧民們對草原的熟悉,北平騎兵就要次次撲空了。



    至於拔掉探子,那也不可能。騎兵出擊,後勤準備需要調動許多人力物力,只要住在北平城附近,有眼睛就能看到。



    在所有人都在思索如何徹底解決草原問題的時候,朱文正憑他將帥的直覺,直接提出瞭解決當下問題的辦法,讓李文忠和陳英都有些挫敗。



    常遇春對朱文正刮目相看。



    看來主公捧自己的親侄子並不是硬捧,朱文正確實是個名將胚子。



    陳標和朱文正在北平都有“先斬後奏”之權。只要陳標自己能籌集足夠的糧草,就不需要先向應天打報告。



    陳標立刻調集錢糧,朱文正清點騎兵,對外宣稱“支援”甘肅和山西剿滅落草為寇的殘元潰兵。



    在一個大晴日,朱文正領著一千輕騎兵離開北平城。



    這之後,就是草原牧民的噩夢時刻。



    越靠近400mm降水線,草原生長情況越好,水草最豐茂,最適合過冬。因草原變成了大元的嶺北行省,所以牧民們已經習慣過冬的時候南遷。



    而這個冬季,他們迎來了大明的鐵騎。



    陳標知道這會造成多少慘事,但他還是同意了。



    陳標給親爹寫信的時候,自我吐槽道,“其實我也能想到這裡,只是我不願意去想,不肯做出這個決策。所以我才召集哥哥們和常叔叔,尋求他們的意見。我知道這樣做很殘忍,所以我只能讓別人做出這個決策,這樣我的負罪感會小一些。”



    “我真虛偽,真偽善。但下次,我會繼續虛偽、偽善。知錯不改。”



    朱元璋前腳接到陳標從官方渠道發來的“瓦剌東進,草原部落恐怕今年會北下劫掠”的摺子,後腳接到陳標對親爹的信。



    朱元璋看到前一個摺子,大發雷霆,恨不得親自提刀去草原製造殺戮。



    當後他看到後一封信時,怒氣熄滅,變成了濃濃的心疼。



    朱元璋想到了陳標當時駁斥朝中幾位大儒時說的話,“皇帝不能是道德聖君”。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道:“召集文武百官,臨時召開大朝!”



    邊疆不能只有標兒鎮守,不能只讓標兒承擔一切。他要在北邊建造更多的邊塞。



    文英的策略正戳中朱元璋的心坎。不能屯田,那就放牧。



    至於擁兵自重,至少在他和標兒這一朝不用擔心這個問題。至於後人如果管不住邊鎮,那他們自己再想解決方法。



    如標兒所說的那樣,一代人只能依據當前實際情況,做好一代人的事。



    天書也說了,所有事物都在不斷變化,後人的應對也要不斷變化。



    朱元璋腦海裡已經浮現出他需要的政策。



    朱文正、李文忠、陳英,還有他的幾個兒子,可以封為塞王,由太子帶領,藩王戍邊。



    藩王沒有領土,只有邊鎮。若想要領土,就自己去草原打!



    如周朝分封諸侯一樣,只給開拓權。擁有開拓權的藩王自己打下的土地就是他們的諸侯國!



    這樣的後果,就是幾百年後,恐怕又要來一次“戰國”亂世。



    但正如戰國後有秦始皇一統天下,大明後期的“戰國”也一定會有人出現重新一統疆土變得更大的亂世。



    唯一的問題是,他的子孫後代能不能將這個政策堅持到“諸侯”蠶食完草原部落的時候。



    ……



    北平到了十二月初,才飄起了初雪。



    在殘元的嶺北行省,早已經被大雪覆蓋。



    衝鋒的殘元皇帝太子父子倆已經執手相看淚眼,重歸於好,擰成一根繩索。



    陳標預料的皇帝和太子爭鬥並沒有出現。因為陳標那時候對草原不瞭解,還以為草原是“黃金家族”的一言堂。到了草原,皇帝和太子仍舊會爭權奪利。



    但陳標雖然預料失誤,但他誤打誤撞,也造成了同樣的後果。



    殘元皇帝和太子單獨一人都很難與虎視眈眈的草原蒙古貴族抗衡,他們二人合力,終於能勉強穩固“黃金家族”在草原的地位,沒有被其他貴族架空。



    只是當瓦剌東進的時候,殘元皇帝和太子都有些慌張了。



    他們都知道,瓦剌一直有野心,只是被他們的先祖給打沒了。現在瓦剌要來搶他們蒙古王的位置了嗎?



    當殘元皇帝和太子決定立刻南下,轉移蒙古貴族的視線,將矛盾轉移到大明身上時,卻聽聞大明居然劫掠了草原貴族的牛羊,許多牧民都往王帳附近跑。



    這些牧民丟掉了牛羊,只能靠貴族接濟。貴族自然不肯接濟,快要餓死的牧民和小部落首領引發了很大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