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牧閒 作品

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容易!

韓渝解釋道:“有人開,長航局幫我們調來兩位施工經驗豐富的挖機師傅。”

李軍則低聲問:“韓書記,我們黨員突擊隊全去參加水上救援,需要人力輔助搶險施工的時候誰上?”

“132團2營剛組建了一支黨員突擊隊,二營長李守松親自擔任突擊隊長。”韓渝頓了頓,補充道:“黨員突擊隊的工作雖然很苦很累很危險,但技術含量不是很高,我相信他們能勝任。”

“行,我們什麼時候出發?”

“大師兄正在岸上做準備,等後勤保障組出去採購的車回來你們就出發。”

“是!”

“到了那兒要注意安全。”

“放心,幹這個我們是專業的!”

論水上救援,不謙虛的說這邊的陸軍舟橋部隊都不一定有小魚和李軍專業。

畢竟小魚是在船上長大的,參加工作之後就從事水上執法和水上救援。李軍雖然不是船上長大的,但參軍之後一直在江邊工作,甚至經常要去江上執行外輪的監護任務。

對於他倆,韓渝真沒什麼不放心的。

正打算讓他倆趕緊去炊事船上打飯,小魚又不解地問:“鹹魚幹,南湖怎麼搞的,為什麼讓那麼多人住在湖區裡面?”

韓渝沒想到他會問這個,無奈地說:“剛開始我也不知道,是後來聽席工說的。據說是五十年代後期,在大y進‘以糧為綱’的思想指導下,為解決吃飯問題和增墾支援農業合作化,以滿足國家社會主義的工業建設需要,中央和地方都把糧食生產作為各項工作的重點。

在全國各地颳起一股圍湖造田風,‘以糧為綱’、‘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標語口號鋪天蓋地。當時的南湖領導作出了圍墾湖區的決定,找洞庭湖要‘錢’、要‘糧’。”

“然後呢?”小魚追問道。

“安造垸我沒去過,不瞭解安造垸的情況。”

韓渝指指不遠處的調絃口閘,苦笑道:“我只知道調絃口閘的來歷,閘口後面是調絃河,一路向南經十首、穿過南湖省的榮華縣,流入南湖省鄉安縣的錢糧湖。

錢糧湖其實是洞庭湖的一部分,當時,南湖方面的指導思想是錢糧湖與調絃河相通,要圍墾錢糧湖,必須先行堵住上游來水。於是,南湖方面向北湖省提出堵塞調絃口的要求。

事實上他們想進行大面積圍墾,也確實需要堵口來減輕防汛壓力,但堵口不只是涉及到北湖、南湖兩省,也涉及到西江省的防汛。最終三個省的領導在國w院總l會議室舉行三省水利會議,最終確定了調絃堵口的決議,也就有了現在這個閘口。”

沒想到不遠處的閘口竟有這樣的來歷。

小魚愣了愣,追問道:“安公的那些民垸呢?”

“安公的情況跟南湖省鄉安縣那邊的情況不太一樣,安公雖然一樣有很多民垸,但人家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那兒的,歷史能追朔到唐代甚至更早。”

“可安公有很多地方是分洪區,分洪區怎麼能住人!”

“這事不是你想的那樣。”

“什麼意思?”

“安公只是有一大半區域屬於荊江分洪工程區,既然是分洪工程就意味著只有啟用時才是分洪區,不啟用時不是。”

韓渝深吸口氣,接著道:“並且,人家1954年的三次分洪並非為了保自己,而是為了保住荊江大堤,保住北岸的江漢平原乃至漢武。”

李軍文化程度比小魚不知道高多少,知道安公縣的情況,不禁嘆道:“舍小家保大家,安公是真不容易。”

“還有更不容易的。”

韓渝抬起胳膊看看手錶上的時間,凝重地說:“席工說當年建荊江分洪工程,包括後來維護荊江分洪工程,國家撥的經費根本不夠,有很大一部分經費是安公縣出的。

也就是說人家出錢出力修建分洪工程,最終為的卻是挖開口子淹自己的家去保別人的家園!

並且生活在分洪工程區裡跟生活在其它地方一樣,國家並沒有給他們什麼優惠政策,該交的農業稅一分不少,該交的三提五統照樣要交。由於江河堤防比其它地方長,要出的河工甚至比其它地方的群眾多。”

小魚愣住了,愣了好一會兒才喃喃地說:“安公縣的老百姓也太苦了!”

跟安公縣的群眾一比,韓渝覺得陵海的老百姓是真幸福,輕嘆道:“葛局說為應對剛剛過去的三次洪峰和荊南洪水,安公縣把錢都用光了,財政局的賬戶上一分錢也沒有,甚至要跟銀行貸款。”

李軍反應過來:“難怪要跟老百姓徵收防汛費呢,原來是真沒錢。”

韓渝點點頭,緊攥著拳頭說:“所以我們要盡全力守住荊江大堤,只有守住荊江大堤才不用像1954年那樣啟用荊江分洪工程,不然安公縣的損失會更大,安公縣老百姓的日子會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