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滄月 作品

第三百四十二章 震動天下

“什麼?愚紋拔拔死了?”

“全軍覆滅……怎麼可能!”

“噗!”

剛剛矯詔為大司馬、大將軍,假立太子,妄圖爭霸的王浚,最先得到了消息。

頓時氣急攻心,當場吐了一口血。

他萬萬沒想到,愚紋拔拔一萬鐵騎,會被乞活軍攻滅!

這太突然了,他就是讓愚紋拔拔去追茶山賤民,想收留其為麾下猛將,怎麼愚紋軍就被滅了?

而且,他可是天命者啊,那是一般人能殺的嗎?

作為頂級門閥的人,王浚非常清楚,天命者或許會遇到挫折,但絕不會輕易死掉。

昔日漢光武帝劉秀,率領五千騎兵衝擊四十萬,換做常人,那肯定死透了,結果天降隕石墜落敵營,又有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最終助其大勝。

這就是天命所歸。

愚紋拔拔作為首領,雖然天命不如劉秀那麼大,但也不至於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覆滅了啊。

如果是被慕容氏殺掉,那很正常,都是天命者。

但被乞活軍滅了?這怎麼可能呢?難道乞活軍中也有天命?

“完了……大事不好了。”

王浚哪曉得炎奴的厲害,他得到的各方消息,都是宏觀層面的。

此刻剛想爭霸,結果賴以支柱的愚紋軍就沒了,單憑手頭上幾萬晉軍,怎麼和燕王慕容氏、偽漢劉氏這等巨頭爭霸?

他夾在兩大勢力之間,甚至連冀州都沒統一,僅佔據三郡之地,還有乞活軍這樣的勢力如鯁在喉。

王浚是聰明人,有愚紋氏在,他的野心膨脹,或許敢鋌而走險。

如今愚紋氏突然隕落,他立刻又慫了,意識到自己遲早會被大勢力撕裂,吞併。

“大司馬,乞活軍實力大增,絕不會再困於鉅鹿的方寸之地……”

“北方慕容氏蠢蠢欲動,豫州的劉氏悍將石虎,更是早就接了帥印,要滅咱,之前是靠愚紋拔拔打回去了”

“可現在愚紋軍覆滅……大司馬當早作打算啊。”

一名文人焦急諫言,王浚聽得明白,這是要他投奔一家。

他是琅琊王氏旁系子弟,麾下收攏的人才很多。

依靠這些人,那被打得稀巴爛的三郡之地,還是被他管理的像模像樣,能養活幾萬大軍。

如今軍事方面的倚仗倒了,王浚心中的爭霸之心一下子被打壓下去,寄希望於有人能為他謀劃出路。

“我欲投奔偽……大漢劉氏,可行?”

那文人說道:“劉氏雖然佔據中原,兵強馬壯,有氣吞天下之勢……然其弒殺晉帝,得國不正。”

王浚不以為然道:“劉氏得傳國玉璽,又據河洛之地,天命在身。所殺晉帝,不過是東海王司馬越扶立的傀儡。”

“真正作亂的是國賊司馬越,劉氏承接漢命,格殺偽帝,乃是撥亂反正……”

臺下文人都面色古怪,特麼的要臉嗎?

他王浚前幾天假立的太子,不也是號稱司馬越之子嗎?引為正統,現在又說司馬越是國賊了?

那文人諫言道:“大司馬,劉氏兵強馬壯,麾下人才濟濟,不乏仙家與一流門第。”

“那石家、趙家、唐家、楊家四家,更是有開城從龍之功,您此刻投奔劉氏……”

他話說得已經很直白了,劉氏現在勢大,不差王浚的投奔。

人家早就派石虎領兵,要吞併冀州,要的是王浚的地盤和兵馬,連招降都沒做過。

王浚上趕著投奔,固然會被收留,但頭頂上一堆從龍世家壓制,他別想出頭,甚至可能會被找個由頭剝奪兵權,然後殺掉。

“你們的意思是……”

“大司馬,您是大晉的臣子,那偽漢滅殺晉帝,我等與他勢不兩立啊。”那文人說道。

王浚臉色醬紫,啥意思?要他又迴歸大晉?

他前腳做出許多不臣之事,現在又想回到大晉的懷抱?

而且,他前不久才砍了很多真正忠於大晉的臣子啊……

當然,他是琅琊王氏的子弟,運作一二的話,一些事都可以揭過,就當沒發生。

但東晉朝廷雖然坐擁半壁江山,卻不敢北伐,他遠在冀州,就算繼續當他的忠臣,那不等於什麼都沒變嗎?頂多像劉琨一樣死守一地,可他也沒劉琨的本事啊。

“遠水解不了近渴!”

見王浚明顯不滿這個建議,那文人撇撇嘴,直白提點道:“慕容氏為大晉燕王,總督六州之地,您與他合兵一處,共討賊寇,以報國恩,乃是名正言順……”

王浚這才恍然:哦,合著你們說的‘大晉’,是慕容氏啊?早說啊!

之前他就有這個想法,只是沒有按壓住野心,一時膨脹而放棄了。

現在看來,這就是他唯一的選擇。

“投奔燕王固然好,可是……我前不久才與燕王在冀北有些摩擦,之前還有愚紋拔拔作為投名狀,如今愚紋氏覆滅,我怕……”王浚還是有點猶豫。

之前他可以帶著愚紋拔拔去投奔慕容氏,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可機會轉瞬即逝,哪想到愚紋軍突然就覆滅了,他籌碼大失,這時候再去投奔慕容氏,就沒之前好了。

文人無語,暗道:這不還是你自己作?

“乞活軍一戰威震天下,南邊石虎也虎視眈眈,請大司馬早作打算。”文人們不再多說,他們的選擇本就不多。

王浚嘆息,當即下定了決心。

安排人給慕容氏去信,言明自己的心意,隨後準備兵馬,向北方而去。

然而,大軍行進半路休整,剛剛安營紮寨時,就遇到了麻煩。

有兩人來到了大營外,要見他王浚。

這種事兵丁當然不許,於是先鋒隊伍與其打了起來。

“前軍發生什麼事了?”王浚皺眉,他也是頂尖武者,感到前方有一股可怕的氣勢,與沖天的血色真氣,不禁心中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