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明月夜 作品

第1037章 弈尊同路,東南事成

直達皇宮最深處。

皇宮之中,隱隱有金龍咆哮,但是,咆哮聲戛然而止,一枚金色皇印被這網格從深宮中拖出,直上蒼穹……

皇印空中翻滾,皇道氣機無窮,聖格一合一收,噗地一聲輕響,皇道氣機泛散,皇印在全城千萬人眼中,化為虛無。

弈聖親自出手,毀了東南佛國的皇室正統!

滿城文人全都驚呆,他們扛著弈聖的大旗,護國護道護了個寂寞,弈聖本人並不認這種護道,甚至直接出手毀了皇印,以聖為名,終結了這場護道鬧劇。

聖諭貼上了文道壁。

皇印被聖毀。

那戰局還有何種懸念?

外圍三支大軍面前也同時出現了這則聖諭,三支大軍的統帥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發生在世俗間的風波,片刻時間直上聖殿。

聖殿各宮接到這則消息時,全都如同按下了暫停鍵,幾乎所有人都喪失了正常思維。

弈尊……

怎麼會是他?

弈尊在所有人的認知中,是儒家派系的代表人物,他甚至出身於儒家。

而今天,他站上了前臺,不是與兵家作對的前臺,而是兵家那一派系的前臺,他表現得比正宗的兵道更加激進。

一股風吹入三重天。

在儒都之上久久盤旋。

儒聖立於一株大樹下,久久望著下方的雲海,雲海之中,赫然也是這則聖諭。

他從來都是風雲不變的臉色,此刻也宛若腳下的雲海,變幻莫測。

他的身後,一個白衣聖人微微鞠躬:“弈尊踏出這一步,儒尊可曾想到?”

儒聖慢慢回頭:“智尊以智入道,天下萬物均難逃你之慧眼,你呢?又可曾想到?”

他身後之人,正是智聖。

智聖輕輕嘆息:“往日的弈尊,斷然不該如此決絕,但今日之弈尊,已然有變,半個時辰之前,有人上了弈都!”

“這是此人第二次入弈都!”儒聖道:“兩次登門,即有如此之大變,此子,與千年前的兵尊大不相同。”

“是,兵尊沙場之道,舉世無雙,但是,他並不精通內部博弈,是故,他是單人獨馬的孤道之人,而今日的這位天道準聖,以勾連縱橫馳名天下,他的道上,從來都是從無到有,由弱而強。”

儒聖目光閃動:“伱言他今日三重天上的行程,還不止兵都與弈都?”

“此子還有一慣例,未得勢前,低調周全,一旦展開溝連之道,就會步步為營,轉眼之間,大勢已成……他出了弈都!”

儒聖目光開合,盯著下方的雲海,輕輕吐口氣:“入農都……農都,倒也在意料之中。”

林蘇出了弈都。

來到了一座山峰。

這座山峰,他一看就很親切,為啥?因為這裡濃濃的都是田園風情。

山峰之上,瓜果飄香,無數的農人在這裡辛勞收割。

山峰半山,另有一番景緻,萬里田園在這裡徐徐鋪開,田野間綠油油一片,如果單從外表看,這裡就如同是海寧江灘,只是放大了千倍萬倍。

林蘇漫步而過,前面是一個老農,老農坐在路邊,腳下是一把鋤頭,一塊毛巾疊在他的膝蓋上,靜靜地看著林蘇。

林蘇走近:“老丈,在下乃是常行林蘇,可否……”

突然,他的聲音戛然而止,不可思議地盯著老農。

老農輕輕一笑:“認出來了?”

林蘇猛地彎腰:“學生林蘇,參見農尊!”

他面前這個看似一般農人的老丈,赫然就是農聖。

“莫要多禮!”農聖道:“本聖與他人不同,本聖不喜書房靜坐,事實上說來不怕你見笑,本聖還根本沒有書房。”

林蘇道:“農家之人,向來如此,鋤頭為筆,大地為紙,廣闊天地,盡是書房!”

“你果然懂!”農聖輕輕一笑:“此地田園,脫胎於你之《齊民要術》,果然盡見真功也!”

林蘇目光一起,掃過四面田園,果然,齊民要術裡面的記載,在這方天地都有體現,有育苗之地,有肥料加工,有果樹修剪的痕跡,亦有現代農學的影子。

他寫下的這本農家寶典,在農都,被全面驗證。

而且堂堂農聖,還化身一個老農夫,親自驗證。

這對於他而言,是無與倫比的恩寵。

林蘇再鞠躬:“學生粗淺之學,得農家如此重視,學生感激不盡。”

農聖伸手,扶起他:“你言感謝本聖,本聖還得代天下農人謝你這個天道準聖,農家之道,至純之道,民以食為天而已,僅此一道,再無其餘。”

農家之道,至純。

他們不參與權力角逐,他們甚至不使用筆墨紙硯,他們的使命中沒有其他東西,只有一條,民以食為天!為民取食,就是他們最大的道,也是唯一的道。

林蘇必須對此表示敬重:“天下聖道雖然萬千條,但也唯有農家之道,才最能濟天下蒼生……然而,農尊也該知,農人若想真正安寧,僅有衣食無憂還遠遠不夠。”

農聖緩緩點頭:“你今日上我農都,來意本聖盡知!農人有衣食,可渡嚴冬,然而卻不可渡時局,無心大劫若起,天道崩,聖道滅,四野蒼蒼,哪位農人可獨善其身?農家雖然素不爭道,但是,你之護道大業,本聖全力相隨!”

“多謝農尊!”林蘇一揖到地。

農聖含笑:“心跡已明示,你可放下心緒,隨本聖走上一程。”

“是!”

農聖漫步前行,兩邊風物已然大變,這是農家育苗場。

農聖在一壟田前停步:“你且看看,此為育苗之地,本聖取天下稻種七十二種,分割成七十二區,彼此隔絕,代代繁育,優中選優,純中取純,然而,所得之稻種,竟然一代不如一代,本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林蘇目光投向身邊的七十二個區域……

七十二片區域,彼此之間以文道偉力分割開來,絕不相通,每片區域內部,都貫穿著農家從一而終的理念:純!

在他們的字典中,純是所有物種最好的種子,越是純,越能體現物種的特色,越能發揮物種本身的作用,他們的育種方式也是嚴格按照《齊民要術》的記載來的,每種種子灑下去,選擇長勢最好的取其種,然後再灑下去,如此週而復始,理論上可以得到最純最正最優的種子,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事與願違,種子竟然一代不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