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明月夜 作品

第746章 不破洵臺誓不還

寅時!金鐘響!陳王再借皇冠,著皇袍,執皇印,親至城門為晉王送行。





百位頂層朝官隨行。街道上,人山人海。整座京城,萬人空巷。城外,肥皂廠休假,百萬流民跪地相送,淚如雨下……護城河前,數百花魁搭臺而歌,唱的是北地民歌《送軍行》……晉王赴封地,原本跟普通民眾無關,但是,封敵國之地卻給這次送行賦予了不一樣的色彩,只要晉王能夠順利上任,就意味著北地防線北推三千里,就意味著北方四鎮不再是戰火交織的前沿,就意味著這些北地流民,可以回家!





離別十年之久的家鄉,他們以為此生再也不能回的家鄉,突然之間,變成了可以觸摸的願景,北地流民,如何能掩心中之激動?





如何不流下故鄉淚?陳王贈烈酒,乃是頂級白雲邊。陳王贈佩劍,乃是兵權。





陳王手一伸,掌中兩條玉船落地放大,乃是皇家法器飛裡穿雲梭。一套儀式走完,陳王緊緊抓住李清泉的手:“卿此行,務求一戰功成,不負朕望!”





“陛下放心!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洵臺誓不還!”李清泉回答了兩句詩,康慨豪邁。





洵臺,大晉昔日的都城,如今的晉王府,破洵臺,就意味著大晉的光復。





兩支大軍登舟。破空而起,直射北方。男兒心如鐵,天地風雲裂……李清泉留下的這兩句詩,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洵臺誓不還!”轉眼間成為京城名句。眾人議論紛紛,真沒想到,這位晉王,竟然也是文采風流之人,這兩句詩如果寫在金紙上,怕不也是彩詩。





唯有陳王,嘴角露出笑容,他知道這首詩,並非晉王所題,還是林蘇的傑作,當日他們三人組禪房夜談,談及北地之局,林蘇隨口一首詩,讓二人意氣風發。





此刻李清泉借這兩句詩明志,一是激發全軍士氣,二是告訴陳王,我李清泉不管走到哪裡,都是三人組的一員,我身上已經打下了你與林蘇的烙印,我們兄弟齊心協力!





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王爺,另一個,眼前雖然沒有正式封官,但陳王還是將他視為帝師,他們三人的畫卷,已經展開了,他們三人的角色,行程都將不一樣,但是,彼此之間,互為烙印。





今日的天音坊,與往日不一樣。坊裡少了很多往日的常客,比如說太子、三皇子、趙吉等人……柳天音也有很久沒有親身奏曲了……後院,涼亭,柳天音靜靜地坐著,亭外,百花凋零……她的面前,是一杯茶,茶麵,映現著城門口的一幕……這茶杯,並非普通的茶杯,也是天命玄機映照之法器……無憂山下一滴水,紅塵濁世萬般形。





一個月來,她以這無憂之水,投影紅塵萬象,來養自己的命童,命童終於清澈。





“小姐,他在顛覆天下格局之路上愈行愈遠了,大蒼天下因他而變已成定局,你的天命之童,並沒有錯!”一個蒼老的身影出現在她身後,躬身道。





柳天音緩緩抬頭:“蝴蝶扇動翅膀,可引起龍捲風!然而,錯在何處?蝴蝶不該扇翅?風不該生成?還是天道不該有此規則?”她的話,是林蘇當日之言。





此言,少有人懂。但老者卻是懂的。老者唯有嘆息:“小姐,你之命童已然清澈,但你之心路,卻因他一番謬論而誤入歧途……他縱然無心之失,亦會有有罪之果,何況有心無心,有罪無罪,原本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是故,天命道途之中,不定善惡,只論因果,他之存在,於大蒼已然是一大變數,且此變數已波及聖道!所以,此子,該殺!”後面四字,斬釘截鐵……萬里穿雲梭,穿雲破霧直飛西北。





五月的高空風,清涼愜意。晉王李清泉慢慢起身,走向身後的一個房間,他身邊一女也起身,她,是畢玄機。





兄長任晉王,率千軍萬馬收復昔日故國,畢玄機自然跟隨,這,原本就是兄妹倆畢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