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又壹 作品

第八十三章 曹院長與張城主

張鶴倫有一瞬間的怔楞,而後反應過來時,不免露出苦笑。他入鄉隨俗,自顧的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嗯,就是李餘之前坐的那個位置。

他坐下後,方開口道,“天門將開一事,你肯定也知道了,那麼,你的態度是怎樣呢?”

道人的聲音從裡面傳出,“我沒有態度,你們想做什麼就去做,與我無關。”

張鶴倫倒真沒想到會聽到對方這般說,他來之前設想過幾種結果,無非是出手相助,抑或出手阻止,或者隔岸觀火,最後來個出其不意的摘取大家的成果。

可道人的話似在說,他什麼都不會管。

張鶴倫猶疑問道,“我能問一下,你對天門到底是什麼態度嗎?”

這話乍聽來跟第一個問題沒什麼不同,可細細想來的話,卻是大有不同在的。前者在於道人對他們一行人行事的態度如何,後者在於道人本身對天門的態度如何。

張鶴倫不是傻子,天門到底存在與否,其實真的沒有人能得出明確的結論,流傳下來的也只是隻言片語。他在天門鎮經營多年,把該探索的地方,該知道的都瞭解的差不多了。

可越瞭解,他就越懷疑天門的存在,也許天門真的存在,可它的存在真的對人間有利嗎?

道人話接著傳出來道,“不妨告訴你,我從來沒覺得我們的飛昇必須要依靠天門。無數年來,我們無法飛昇到底是因為什麼,又有多少人去想過原因,他們想的只是去打開天門,重新得到那條虛無縹緲的飛昇之路。”

張鶴倫斟酌道,“所以,你認為天門是劫嗎?我們不該打開它?”

道人冷笑的道,“即使我真的這麼認為,你們,他們,就真的不會打開?”

張鶴倫聽後沉默不語,道人接著道,“所以,我的態度如何,你們並不會聽,你們只要知道我不會出手干擾你們打開天門就行了。”

道人說的其實沒錯,無論道人的態度如何,他們會聽嗎?不會。

他們只想聽自己想聽的,想看到自己看到的,想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所謂的事實在他們眼裡,若與他們所想不同,真實亦是假相。而若假相帶給他們美好的願景,假相也是真實。

張鶴倫離開前,又把他們說的要用天門鎮的人命來祭祀一事給道人說了,張鶴倫原本以為,道人聽後會惱羞成怒,可道人卻輕飄飄的來了句,“這是你們的因果,我不管。”

如此,他們的談話就到此為止了。

張鶴倫走的時候,回頭看了眼又一觀,他心中隱隱猜覺,道人說的不管只怕不會那麼簡單。

只怕沒有人知道這麼一座小小的道觀,竟然藏著個大神,能夠決定天門鎮未來的走勢。

在張鶴倫去找道人的時候,人和院的曹院長也去了書塾找兩位夫子。

他去找夫子們的時候,恰逢今日書塾休沐。整座書院沒有幾個人在,他進去的時候一座書塾跟又一觀一樣靜悄悄的。

書塾的空中蘊藏著學子們每日讀書的浩然之氣,曹院長雖然不走儒道。可他踏入其中時,也覺得心曠神怡,如面對海上升明日時的浩渺蒼廣,正氣凜然。

曹院長是人和院的院長,皇極殿殿尊之下,還有三院六司,三院分別是人和院,地法院,天道院。

每座道院奉行的大道都不同,天道自然是以無上天道為主,地法則是以萬物的生養與死歸為主,人和則講究的是人間之事,四時風物,類似於儒道的以人為本,可又與以人為本有著些許的差別,最主要的則體現在人如何以自己的天命實現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