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又壹 作品

第四十五章 道人的魚餌

    李餘接過道經,看了眼道經的書面,書面上赫然寫著三個大字,天照經。等他打開誦讀後,發現這本道經與他之前讀的有點不同,之前他讀的道經,雖然他一時之間無法明白到底寫的是什麼,可讀來也能感覺到無一不是在講道在世間的顯化、運行、作用等諸如道的特性。而這本天照經,他讀越越到後面,感覺講的是與幽冥相關,或者說借天照與幽冥的對立特性,來訴說兩者之間的聯繫。兩者之間,還能隱約感覺到似乎與道也有關係。

    例如其中這麼幾句,“視之無形,聽之無聲,謂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他記得他在道德經裡也讀到過,說道的“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種關於道的描寫,似是與對幽冥的描寫形成了呼應關係。

    再如這一章道德經中說的,“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是在說道的虛無飄渺之狀,然而它又是確實存在的,是所謂“無狀之狀,無物不象”。並在其中表述了道有其自身的變化運動規律,而掌握這種規律,便是瞭解具體事物的根本。

    結合他讀到的天照經的內容,“夫術之為道也,精微而神;言之不足,而行有餘;有餘,故能兼四海,而照幽冥。”似是在說明,幽冥與道的存在是同等的,二者之間互為相依,又彼此獨立,甚至有著隱隱的對立之感。

    李餘越讀,心中的震撼越來越大,難道,幽冥與道在天地中的地位是同一的?道並不是唯一絕對的至高存在,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豈不是說,修道只是一條途徑,其實還可以修幽?

    還是說,其實幽冥也是道?

    照這般推演下去,那道到底有多少種狀態,道到底是什麼存在?

    他在沉思中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一直讀天照經,就在他讀的時候,他沒有發現在他的周邊正在發生一場場異動。

    臨道人坐在李餘旁邊,從李餘開始讀天照經後,本來被臨道人施了道封的道振便被他暗自解了開來,那股奇異的道振頓時便開始向四周波動開來,處於道振中心的臨道人感受得最為強烈,他要說沒有羨慕,那肯定是假的。能做到引發天地共鳴,除了他本身便是道體,也與他的悟性有關。

    有些人讀書只是讀書,只能通過下苦工,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穫,可像李餘這般天賦絕佳,悟性絕佳的人來說,哪怕只是剛開始讀,都能有所收穫,這般得天獨厚的修道天賦,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很羨慕。

    即使是臨道人,也在這股道振下,沉寂許久的境界也有一絲鬆動的跡象。像臨道人他們這般登臨高峰的人來說,能在原有境界上再有寸進也是難如登天之事。可今天在李餘旁邊,竟輕而易舉便有了讓他再進一步的可能,要是讓別人知道李餘有這般的能力,估計會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吧。

    要說,這次的道振還是與他之前讀道經引發的道振有所不同的。

    之前的道振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在又一觀這個道蘊很濃厚的地方,可在這茫茫大海之中,與大道有著排斥的地方他竟然還能引發道振,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開始明悟道的本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