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公子 作品

第三十章 玉虛山

 “玉虛山不教武藝,但山上的幾位師兄,勸人向善、指點迷津的本事還是有,所以來拜訪的人自然也多,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聽得懂。 

 “記得前朝時,有個叫吳勝邪的秀才,年年科舉不中,跑來玉虛山住了一段時間,找當時的一位道長開導,道長告誡他‘萬惡yin為首,剋制慾念清淨本心,才能念頭通達科舉高中。你猜他說什麼?” 

 吳勝邪吳大家,就是《俠女淚》的著作人,夜驚堂人生中的燈塔。 

 夜驚堂面對這個問題,自然是張口就來: 

 “要戒色的話,我寒窗苦讀考取功名還圖個啥?” 

 璇璣真人微微頷首,眼神讚許: 

 “你小子終於承認本心了?” 

 ? 

 夜驚堂站直幾分,眼神無奈: 

 “我只是複述吳大家的話,又沒說我自己。吳大家把這段兒還寫到書裡了,最後好像是老道長氣的吹鬍子瞪眼,把他攆出了玉虛山,他心有不快,就入了江湖,還把一個道姑勾搭走了……” 

 璇璣真人見夜驚堂如數家珍,字裡行間甚至還對吳勝邪帶著幾分敬仰,雙眸顯出三分寒意: 

 “他一個酸書生,哪有本事勾搭我玉虛山的女子,被攆出門氣不過,又沒辦法,只能寫書汙衊玉虛山罷了。俠女淚在玉虛山可是***,你最好收斂點,要是被師兄們發現你帶著這東西,非把你腿打斷。” 

 夜驚堂到玉虛山來,確實有去參觀俠女淚上面寫的各種景點的意思,就和太后娘娘去參觀紅楓湖一樣。 

 不過書他倒是沒帶在身上,畢竟他倒背如流,根本不用帶。 

 聽見水兒這麼說,夜驚堂坦然張開胳膊: 

 “閒時雅好罷了,我豈會整天把那種***帶在身上……” 

 “哼~……” 

 …… 

 太后娘娘被紅玉扶著走在前面,聽見水兒在訓夜驚堂,倒是有點護夫了,回頭道: 

 “你還說他,你不也整天抱著那些亂七八糟的書看。” 

 璇璣真人對此回應道:“本道是酒色穿腸過,道祖心中留。他是酒色穿腸過,還吃了碗裡望著鍋裡,不一樣。” 

 “嘰?” 

 鳥鳥跑了一路,都快餓懵了,聞言抬起頭來左右張望,意思應該是——吃什麼?鍋在哪裡? 

 四人一鳥如此說說笑笑,下午時上山,等到日落西山時,才走到了山頂的玉虛觀外。 

 此時雲層已經到了腳下,抬眼便可見落日映襯下的萬里雲海,場景倒是頗為壯麗。 

 璇璣真人終究是玉虛山的師叔,捂得再嚴實,在道觀外一露面,還是被玉虛觀的道士認了出來,連忙上前招呼: 

 “陸師叔,您怎麼……” 

 “回來看看,不必驚動幾位師兄,忙自己的即可。” 

 “哦好……” 

 璇璣真人叮囑觀裡的晚輩不要大張旗鼓後,就帶著太后娘娘進入道觀,穿廊過棟抵達了金殿外。 

 璇璣真人雖然性格向來玩世不恭,什麼戒律都犯了,但真到了祖師爺面前,還是不敢太放肆,在金殿外駐足,回頭道: 

 “我帶太后娘娘進去燒香你先給鳥鳥弄點吃的,等會再來。” 

 夜驚堂和水水都滾床單了,一起跑到道門祖師爺面前燒香,確實有點囂張,他也沒燒香拜佛的習慣,當下並未多說,取出隨身帶的肉乾,帶著鳥鳥在偌大道館裡觀光起來…… 

 —— 

 落日西斜,山風徐徐。 

 黃昏時分,來主峰上香的人逐漸散了,殿外只能看到兩個小道童,在側面的臺階上掃地,門前石坪上還擺著個大香爐,裡面青煙寥寥。 

 夜驚堂在金殿外轉了圈兒,也沒發現特別景色,見水兒和太后短時間燒不完香,便又順著小道往後方走去,尋找起書上見過的各種景點。 

 吳勝邪當年確實在玉虛山待過,為此對玉虛觀的景色描繪的極為精確,連小道岔口、路邊的井口等等,都和實地別無二致,不過百年過去,些許花草樹木還是有了些變化。 

 鳥鳥很通靈性,瞧見過往的行人都很安靜,便知道這地方不許打打鬧鬧,老實站在肩頭東觀西望,還輕聲咕咕嘰嘰,按照夜驚堂的琢磨,應該是在嘀咕: 

 不敢高聲嘰,恐驚天上鳥…… 

 一人一鳥就這麼閒逛片刻,逐漸來到了玉虛觀的後山處,前面就是道士們平時日常起居的地方。 

 夜驚堂見此本想駐足折返,但眺望草木繁盛的後山隱隱聽見了山林深處,傳來了些許聲響: 

 踏……踏踏…… 

 雖然距離極遠,聲音也細微,但夜驚堂通過步伐節奏,還是能聽出走的九宮步,而且力道不均,聽起來像是個體重不過百的孩童。 

 夜驚堂身為武夫,對於練武的場景自然好奇,左右看了看,見周圍也沒寫什麼‘遊客勿入,便做出閒逛模樣,走入了山間小道,來了後山一片竹海里。 

 竹海規模很大,哪怕寒冬臘月,從外看去依舊滿山青綠。 

 夜驚堂斗笠掛在背上,扛著鳥鳥進入竹林,不出片刻便來到了竹林深處的一個水潭附近。九宮步的聲音,便是從水潭旁發出。 

 夜驚堂遙遙望去,可見幾丈方圓的水潭,裡面插著十八根梅花樁,上面還搭了個竹架。 

 竹架上用細絲懸掛著百餘片竹葉,因為沒有山風,垂直懸掛猶如靜止。 

 而一個身著道袍的八九歲小道童,滿頭大汗,在梅花樁上跳來跳去,九宮步雖然沒凝兒穩,但放在這裡年紀已經算天賦異稟了,看的夜驚堂都心生訝異。 

 雖然跳的很好但小道童每次跳完後,落在水潭邊回望,並未露出喜色或得意,反而有點沮喪。 

 夜驚堂站在遠處看了片刻,沒怎麼看懂意思,就緩步走到跟前,招呼道: 

 “小道長在練九宮步?” 

 小道童雖然才八九歲,但看起來教養極好,發現有外人過來,便收手行了個禮: 

 “是啊,大俠好眼力,我剛學不久,讓大俠見笑了。” 

 “我也不是什麼大俠,就是尋常武夫,不嫌棄叫聲夜大哥即可。” 

 夜驚堂來到水潭旁邊,看了眼梅花樁和竹葉,疑惑道: 

 “我也學過九宮步小道長剛才的步伐,放在成年人中都算紮實,怎麼每次跳完還不滿意?準備練到什麼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