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五)

    在那年輕人被書院除名之後,夏元龍便緊鑼密鼓地開啟了整治的措施。

    他為了讓改革的進展稍微加快些,便要先安撫眾人,穩住書院內部的情緒。他隨即搞了一個發俸制度,大約規定的是,‘凡在官低微及無官者,均可月領薄銀’,叫人們一應到賬房記名領俸。這裡頭不少書生都是閒人,聽到有如此好處,忙不迭去報了名字,發了幾錠碎銀出來。

    這些書生拿了銀子,即糾合幾個閒人,花天酒地,一下午花費光了。待明日來院,又打算攜同僚們去水亭看景。

    “如今斷乎是去不得了。”一人搖頭道。

    “怎麼?”

    “你們不知?”另有明白的說,“夏副盟準備拆亭子嘍!”

    幾人面面廝覷,嘆道:“那趁其還未動手,咱們就先逍遙一陣罷。”

    “你們想得容易……已經將瓦片扒了,兩三個雜員守著呢。”

    “這豈能行!咱們找宋知事討討說法。”

    “宋知事那天害得那位同僚被趕出去,成天順著夏元龍的毛捋,何必找他!”那人一摔酒碗,氣憤地反駁道。

    “姚先生好像一直不服他,哀求他去,何如?”

    一人跺腳道:“好,姚先生有骨氣!咱就不信夏副盟能和他翻臉!”

    話到此處,正見姚效古從門口走來。一夥人便急忙湊上去,笑呵呵地行了禮。

    姚效古摘下氈帽,捏在手裡,皺著眉:“諸位同僚,有話請講。”

    “姚先生,那夏元……夏院長想拆了水亭,明擺著不想讓我們舒坦。這也小事,但他從而若得寸進尺,我們都受不了哇。”

    姚效古雖然對夏元龍頗有質疑,但也是想為書院竭力盡忠的,生怕鬧出事端。他便躊躇地踱了兩三回步,看著他們:“夏院長在此事上的確欠妥了。我身為書院中人,應當幫你們爭口氣。不是出氣,是‘爭氣’,到時尊重一下院長,不可過於冒犯了。”

    “大家都省得!您只管帶晚輩們去。”那人說罷,作了個‘請’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