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看遠山 作品

第十九章 五百里大先生 下

  畢竟那可是傳說中賜福人間的大帝,真若能見,保不齊便能與這方世界,有所瞭解了。

  時間匆匆過,夏日即將結束,柴天諾能清晰感受道,自己的身軀變得越發強大。

  因著教化之功,每日都有海量浩然正氣湧來,雖因無有丹田承載絕大部分散於天地,卻也把浩然書院及方圓渲染成一片特異的區域。

  學生路人一到此處便覺心神通透陰鬱消散,彷彿去到名剎古觀,身魂瞬間得到洗滌。

  有鳳城居民心神不寧時往浩然書院周圍走了一圈,效用奇佳,消息慢慢傳開,越來越多居民繞書院行走,期間不停膜拜,已然成了鳳城一景。

  柴天諾見到忍不住苦笑,卻也未曾阻攔,畢竟有實打實的效用。

  距離院試時間越來越短,陸續有家底豐厚的士紳舉家回返,準備參加院試。

  這也是每年應景的事情,有錢且有志仕途的都在府學上學,畢竟鳳城太小,雖有縣學,但除了教諭大人與兩位老書吏再無他人,形同虛設。

  可眾人戶籍皆在鳳城,不可能佔用府城名額,每年到了院試時間都要回來準備備考。

  與往年不同,陶姚芳沒有卡著時間點回來,而是提前了二十餘天,究其原因,便是鳳城多了個就是在清涼府府城梅城都小有名氣的浩然書院。

  書院柴大先生的三百千三本蒙學書籍廣為流傳,被無數文道中人奉為經典,不止坊間巷裡,便是府學都有五百里大先生的說法。

  源頭卻是清涼府教諭大人曾言,柴大先生文道蒙幼功參造化,方圓五百里無人能及!

  雖說柴大先生開的書院只教蒙學稚子,陶姚芳心中卻有自己想法,回來第一天便帶著大兒去屋外旁聽,一連三天,父子倆皆有震撼。

  照陶家大兒的說辭,雖然說的只是蒙學的東西,可其中伸引旁解便是府學教習也比之不及。

  此方神州科考也是規則森嚴,一過及冠便不允許再考,省得那些愚鈍的耗費終身。

  陶家大兒已是最後一年,數年時間兩千多兩銀子,府學教的還是那些默守陳規的東西,若不想法另闢途徑,便再也無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