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99章 刺刀衝鋒

神聖羅馬大乾查爾斯五世動用了總數超過四萬五千人的兵力,而守城方不過五千八百人。

神聖羅馬大乾的攻城部隊,在一天時間裡就朝著梅斯城發射了超過七千枚炮彈,結果該城的防禦工事依舊大體完好。

後續神聖羅馬大乾又是進行了數次強攻,結果都是以死傷慘重而告終。

此戰,讓稜堡在歐洲大陸名聲大震!

而在東方,大乾軍方也是早年就開始運用稜堡了,萬丹城和呂宋城,這兩座海外領地的沿海港口城市,就是大乾王朝最早的稜堡要塞,而且都是多次抵抗過海盜或者土著的進攻。

在北方邊境線上,大乾陸軍也是修建了眾多稜堡,比如早些年在和蒙古人的戰役裡發揮重大作用的河套防線,其實就是一條由二十多座大小稜堡連接起來的防線。

隨便一座小稜堡,其內駐軍可能只有一個營,但是卻是能夠輕易抵抗數千人甚至更多的蒙古人的進攻。

至於那幾座大城,更是讓蒙古人望而生卻,連進攻的念頭都不敢生出來。

大乾應用稜堡雖然晚一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乾的稜堡城防體系一直都是在發展,改進。

尤其是當大乾軍方自身大規模普及應用了榴彈之後,為了防備重炮轟擊的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榴彈的轟擊,大乾軍方修建的稜堡,在傳統的稜堡防炮工事上,還逐步改進,發展出來了堡壘式的防炮工事。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給防炮工事加一個頂蓋而已,正面的厚實城牆用來抗實心彈,頂部的工事用來防備榴彈的轟擊。

同時通過小炮洞以及槍口向外射擊!

這也就構成了比較特殊的防炮工事,而這種工事在目前來說,基本上只有大乾軍方自己這麼搞,因為大乾軍方深刻的知道榴彈的威力。

儘管這年頭的榴彈基本沒啥穿透力,因為炮彈的彈體抗壓能力不行,再加上引信也不怎麼可靠,如果彈體變形的話大概率就會變成啞彈。

所以要麼是採用身管比較短的火炮進行發射,而大乾陸軍即便是用大量的二十倍口徑以上的火炮進行發射,但是發射榴彈的時候往往會採用減少發射藥的方式。

如此也就造成了發射榴彈的時候,其彈道比較彎曲,而彈體比較薄,穿透力也不行,榴彈只能是在工事的表面爆炸。

要防這種榴彈其實也很容易,直接在頂部加一個稍微厚一些的頂蓋工事就行了。

人家明軍在十幾年前,面對唐軍的榴彈,就已經是這麼幹過了!

後來大乾陸軍在修築工事的時候,也是比較注重頂部防禦,所以往往會在防炮工事里加上一個頂部工事。

葡萄牙人在馬六甲修築的稜堡,很大程度上就是照抄的大乾稜堡,其主體雖然傳統的稜堡,但是在一些特殊部位,卻是效仿大乾的稜堡,構築了防備榴彈的頂蓋工事。這個突出的炮臺就是典型!

在炮臺的頭頂加頂蓋以防備榴彈、榴散彈的炮擊,這可是大乾軍方修築永久要塞時的標準設計。

而在馬六甲的葡萄牙人,顯然是把這一招給學了過去!

唯一讓攻城的大乾陸軍將領們安心的是,這些葡萄牙人顯然是沒有打算什麼都照抄大乾軍方的稜堡設計,只是在這些突出的炮臺上這麼設計,而稜堡的主體建築,尤其是城牆部分的炮臺,還是和傳統的稜堡一樣。

此外這些空置,並通過炮口進行還擊的防禦工事,其正面防禦能力也是比較薄弱,比較要想讓火炮順利瞄準併發射,火炮正前方的防禦工事,是不可能和城牆一樣修好幾米甚至十幾米厚的。

這也就給了加農重炮機會!

之前大乾的攻城部隊並沒有發現這一點,如今發現了後,很快就是彙報了上去,後方的炮兵指揮官們,當機立斷,立即就是轉換了炮擊方式。

中小口徑的火炮繼續發射榴彈壓制敵軍,而大口徑的加農重炮,則是迅速換裝實心彈,並且適當增加發射藥,以加大實心彈的炮擊動能。

而這些發射實心彈的加農重炮,其目標就是馬六甲城城防體系裡的其他幾個突出炮臺,以及部分有類似防榴彈炮擊特徵的工事。

後續效果如何,身在前線的李文喜自然是不知道的,現在的他剛帶領部隊拿下這個突出炮臺,正準備朝著前方二十多米外的主體城牆發起進攻。

突出炮臺和主體城牆之間,也是有著城牆相連的,其通道就是在這一短短短二十多米的城牆裡,但是這段城牆通道沒有任何的阻攔,對面的葡萄牙人憑藉著一道堅固的胸牆工事進行防守,這想要衝過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但是戰鬥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是說遇到一點的困難就退卻的時候了。

李文喜上尉簡單的觀察並分析了局勢後,就是決定採用最簡單,同時也是最暴力的方式:刺刀衝鋒!

在這種情況下,慢慢和對面對射,或者是調用散彈炮,又或者是當重甲部隊充當前鋒之類的都不靠譜,因為時間不允許!

戰機稍縱即逝,現在對面的胸牆背後估計也就是隻有百來個葡萄牙士兵而已,但是再拖個三五分鐘,對面出現好幾百個葡萄牙士兵,李文喜上尉都不會覺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