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42章 大戰將起

  說白了,海軍就是想要在東北這一片地方突出自己的存在感,不能讓陸軍搶去了所有的光芒,所以是拼命的折騰。

  不過這個計劃,還侷限在海軍內部裡,並沒有對外透露,陸軍方面也是不知道,要是知道海軍那邊正在準備折騰這些破玩意,怕是又要起什麼波瀾。

  這種事,根本無法用對錯,對大乾是好還是壞來分辨,雙方只是為了爭奪主導權以及存在感而已。

  在秦去疾在東北折騰的時候,大量的軍事物資也是陸續被運往北方,糧食、彈藥之類的最基本物資就不說了,為了抵禦嚴寒,軍方還準備了大量的禦寒物資,衣服,烈酒等等。

  雖然說,東北戰役預計發起的時間會是在冰雪化凍之後,主要的戰役時間應該是會在夏秋時分進行,爭取在冬天到來之前結束大規模戰役。

  但是戰爭的事情誰也說不好,萬一戰事大規模拖延,拖到冬天的時候,如果事前沒有提前準備大量的禦寒物資,那麼麻煩可就大了。

  楚行可不願意看見自己的大軍上演德軍進軍俄羅斯時的那種尷尬局面。

  所以禦寒物資是必須提前準備,而且必須是準備的非常充分。

  物資陸續到位之後,東北征夷司令部也是在三月份敲定了最後的作戰計劃,預定戰役的發起時間是在四月下旬,而具體時間則是看天氣。

  因為距離和通訊等限制,所以初定為四月下旬,而詳細的時間,下屬各軍可以自行把握,提前幾天或者推遲幾天,都是可以接受的。

  根據作戰計劃,戰役最開始是會在遼河套地區爆發,大量的精銳騎兵將會提前機動到預定位置,然後戰鬥爆發之後,騎兵兵團將會迅速北上進行穿插,利用騎兵的機動性直接摧毀敵人的前哨防禦,然後分割包抄敵人的各部落,避免他們進行聯繫和進行動員集結。

  而步兵的話,其實只是在後方跟進,解決殘餘部隊,然後建立並維護補給線。

  是的,儘管這一次參戰的步兵部隊也是有著兩個主力步兵師,但是這個兩個步兵師的任務,依舊還是維護補給線為主。

  作戰的主力,將會是騎兵為主!

  為了加強騎兵的戰鬥力,陸軍提前給參戰的騎兵部隊,配屬了超額的騎炮,以往騎兵炮雖然也裝備了,但是在第九兵團和蒙古人作戰的情況來看,騎兵部隊自身的火力還是不足,騎兵火炮的數量不夠,其火力還是有所不足。

  根據河套戰役的作戰經驗,陸軍開始給騎兵部隊加大了騎兵炮的配屬。

  這些騎兵炮,都是輕型化火炮,以五斤騎兵炮為主,而這些五斤騎兵炮,雖然是從炮兵部隊裡的五斤野戰炮裡改制而言,但是經過了輕量化改進,改進後的騎兵炮,採用了更加先進的鋼鐵,所以雖然成本高了不少,但是在保證了射程和身管壽命的情況下,重量卻是大大的減輕。

  這些騎兵炮如果運用得到,足以讓騎兵部隊擁有強大的火力了!

  秦去疾在瀋陽敲定了最後的作戰計劃後,就是把相關的情況報告給金陵方面,不過這個報告並不是說請求批准。

  實際上,秦去疾在年初出發的時候,就已經是得到了作戰許可,可以在今年的春夏時分發動大規模的戰役。

  如果說準備完成之後,還要請求金陵城方面的批准,然後才能發動進攻,這一來一回,最少也得一個月時間。

  而現實裡,可不會給秦去疾和大乾王朝這麼多的時間。

  所以這一次的秦去疾向金陵方面送信,只是進行報備而已,告訴金陵方面,東北征夷大軍準備在四月下旬開始正式行動了。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當這一封信在四月十四日送到金陵城,楚行看罷後,批閱‘知道了’,隨後派了軍機處秘書處的秘書作為天使,前往東北各軍,代替天子看望慰問參戰各部隊。

  天使剛出發幾天,船隻還在海上飄著的時候,四月二十二日,坐鎮中軍的秦去疾正式下達了各部正式進軍的命令。

  然後親自帶著中軍進入遼河套。

  之所以只帶中軍,那是因為東北各軍的作戰區域,是比較分散的,按照各部的駐地不同,他們的任務也不同,進軍的方向也是不同。

  秦去疾自己麾下現有四個兵團又一個虎賁軍第一暫編旅,其中準備參戰的野戰主力部隊約有十萬,此外還有將近三萬主力以及兩萬預備師,一共大約五萬兵力駐防後方,彈壓後方,維護補給線之餘,充當戰略預備隊。

  而十萬主力裡,也是分成了三部分,左翼是第十四兵團下屬的一個步兵師以及一個騎兵師,總兵力約兩萬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奪取大寧地區,然後繼續北上,切斷蒙古左翼各部西逃的路線,同時配合中軍主力圍剿察哈爾部等敵。

  右翼則是第十五軍下屬的混成旅以及一個預備師,總兵力一萬五千人,主要任務是奪取建州、雙城等東部地區。

  而中軍,則是真正的主力部隊了!

  五萬精銳騎兵裡,有四萬五千騎兵都是在中軍,為此,秦去疾還專門組建了第一騎兵兵團、第二騎兵、第三騎兵兵團這三個臨時騎兵兵團編制,第一騎兵兵團擁兵一萬五千,第二騎兵兵團擁兵一萬五千,第三騎兵兵團擁兵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