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817章 董其昌、畢自嚴

  但是在江南地區,這卻是個例外,如今包括最早攻佔的池州府在內,諸多城池一律都是處於軍事管制當中。

  這是因為大乾救民軍在江南戰略推進的實在太快,雖然是十月份就開始進軍了,但是到十一月的時候基本已經是掌控了局面,等到了十一月份的時候基本已經是進入了收尾階段。

  而軍方的推進速度過快,也就導致了內閣方面來不及接管大量的轄區。

  按照往年的經驗,內閣方面認為就算是江南戰略順勢,但是大規模的戰事應該會持續到明年的一二月份,內閣方面是會逐步從其他地方抽調官員,緊隨大軍的後方進駐江南各地。

  然而軍方推進的速度實在是太快,短短一個多月就是把幾乎整個江南給打下來了,這個時間,甚至都不夠吏部選派的官員從原任區去到江南。

  無奈之下,內閣一方面是開始大幅度抽調各地的官員火速進駐江南各地,另外一方面則是直接從國子監、多所高等學院裡直接招募選考官員,同時也是從舉人、秀才裡選撥官員以填補抽調後的大量空缺。

  然而即便是這樣,大乾王朝的官員缺口依舊是非常大的,這主要是江南那地方雖然說不算大,但是卻是典型的富裕之地,人口眾多,而府、縣的轄區都不算太大,這樣一來,所需要的官員就更多了。

  因為官員嚴重不足,而從其他現有省份抽調了大量官員之後,出現的大量空缺想要填補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當然了,官員不足的數量也只是暫時的,給內閣幾個月的緩衝時間,立馬就能夠解決,這年頭想要找人當官還不容易,內閣欠缺的只是選撥人才、派遣官員到任的時間而已。

  在官員尚未到任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江南各地出現動亂,軍方方面也是不可避免的承擔起來了原本不屬於他們的責任,持續對江南各地保持高壓的軍事管制。

  內閣方面和軍方協調的是,內閣方面也不指望軍方能夠做什麼,只要求軍方能夠保持住江南的穩定,最好是保持原樣,然後等待內閣派遣的官員去一一接管。

  所以第二兵團和第三兵團在南直隸、浙江兩地的軍事管制也是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的,首先實施了最為嚴格的戒嚴政策,除非特別許可,否則一律不允許進出城池。

  這是為了避免人口大規模的流動,從而造成動亂!

  其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軍方應內閣的要求,強勢控制各地糧食的價格,糧價必須在內閣規定的範圍內波動,低了不行,高了同樣不行。

  而任何糧商,都必須敞開了對外銷售糧食,至於他們藏起來不賣?沒關係,他們的糧食倉庫大多都是處於軍方管制之下,不願意也必須願意。

  十月份到十一月份的江南,在經過了大戰後,出現了詭異的平靜,而這種平靜也是讓剛經歷了戰亂的江南迅速恢復了平靜,沒有出現大乾方面最為擔心的大規模動亂。

  不過這種平靜,在胡燁帶著一百多名文武大臣抵達金陵後,卻是被打破了。

  胡燁抵達金陵後,直接宣佈攜帶而來的王命,改應天府為承天府,設京師,宣佈聖駕在明年將會移駕京師。

  雖然說這個消息在之前的大乾週刊上已經公佈過了,但是胡燁抵達金陵城後當著眾多人的面,直接公開宣佈,也是讓當地的眾多人終於是相信,偽乾,不,大乾國君是真的要來金陵了。

  同時胡燁還奉旨,開始處理金陵城以及江南各州府的眾多明王朝降官,這一次大乾王朝接受的明王朝降官可是多的很。

  四品以上,身穿紅袍的官員就是多達一百多個,而四品以下的就更多了。

  而這些降官們也是不會統一處理的,首先是那些投誠官員,他們都是願意為大乾王朝繼續效力的人,這些人雖然絕大部分都是中低級官員,但數量不少,大多情況下,這些官員都是暫時留任,以他們為主保持江南地區目前的穩定。

  等內閣那邊派遣的官員抵達後,這些投誠官員也會另行處理,大多是另派他職,不過這官帽子基本上是能夠保住的,榮華富貴也是能夠保住的。

  還有一些是城破之際,迫不得已投降的,這些都是真正的投降官員,對於他們也會進行鑑別,願意投誠大乾的官員,暫時降級使用,而不願意投誠的則是暫時關押著。

  還有一些是本來不打算投降的,但是在逃跑或者是躲藏的時候被抓獲,也有一些是頑抗不願意投降,失敗被擒獲的,對於這些人沒什麼好說的,情節嚴重的一般當場都殺了,而剩下一部分情節不怎麼嚴重的,目前都是關押著,而且是開始抄沒財產!

  不過,上述情況都是針對中低級官員,而對於那些高級官員,往往是根據個人進行特殊處理。

  比如說率領金陵城軍民出降的前明南京戶部尚書畢自嚴、禮部尚書董其昌,雖然這兩個人都是在明王朝的權力鬥爭失敗而被提到南京來的,但是依舊是正兒八經的朝政要員,那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此外還有一個很特殊的人,那就是偽明魏國公。

  所以對於他們的處理方式,也是不能按照往常的一貫方式處理,而是要特事特辦,而原則上,是要讓他們儘可能的公開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