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六百八十章 擴充

  這種補充旅的士兵,清一色都是那些剛剛完成了新兵訓練的新兵,而且裡頭除了充當教官任務的軍官以及士官外,並沒有其他骨幹老兵了,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一個進階版本的新兵訓練營。

  這種補充旅平日裡並不承擔主要的作戰任務,頂多就是在後方駐防,掩護補給線,剿剿匪之類的,除非是前線大軍慘敗了,要不然的話他們是不會上戰場的。

  他們的裝備大多也都是二線裝備,雖然按說刀劍長矛弓箭,乃至火槍火炮都有,不過都是一些二線裝備,火炮大多是繳獲自明軍的虎蹲炮、將軍炮,火槍都是一線部隊裡用過的舊火槍,盔甲更是樣子貨,刀劍長矛大多也質量不咋滴。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這種補充旅雖然號稱旅,但實際上人數比一個步兵旅還要多,但是卻是兵種齊全,簡直就是一個縮小版本的步兵師,或者說是混成旅的編制。

  具體下來是轄有兩個補充團、一個輜重團、一個炮兵營、一個騎兵營以及各類輔助部隊,如果是滿編制的話,人數怕是要達到近萬人了。

  但是不僅僅是士兵都是清一色的新兵,就連那些基層軍官們,大多也都是剛從講武堂畢業的菜鳥軍官,一個個理論水平嘎嘎響,實際能力卻不一而足。

  這種補充旅,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楚行為了如今新兵訓練時間過少,但是兵力又緊張,時間更緊張所做出的一種變通選擇。

  當然了,英雄不問出去,當年王武耀還出身於補充1旅呢。雖然是補充旅,但是與治安軍那種舊式軍隊有著天壤之別,在關鍵時刻,未必就不能爆發出不一樣的戰鬥力。

  目前新兵營裡的新兵,只有一個月的基礎訓練時間,而這個時間其實並不夠讓一個士兵完成所有的訓練,所以在現有的各師各團完成整編後,楚行就是開始著手提高士兵的訓練時間了。

  直接增加新兵營裡的訓練時間是不可取的,因為大乾王朝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新兵訓練三個月後再上戰場,尤其是在大規模進攻湖廣戰役在即的時候。

  所以就是弄出來了補充旅這種一半是新兵營,一半是正規軍編制的產物。

  今年下半年開始,大乾王朝招募、訓練兵員的流程就會發生變化了。

  以救民軍陸軍為例。

  他們首先會從大乾治下的區域招募合格的兵員,並對兵員有著幾乎苛刻的要求。

  比如身高必須在一米五五以上,舉重超過六十斤,一個小時可以可以負重十五里,身體強壯,沒有傳染病,沒有刺青,年齡滿十六週歲,最高不超過四十週歲。

  有一技之長,或者有一定文化知識,可以降低要求。

  而所謂的一技之長,也不是那麼容易滿足的。比如神射手、會使用火炮、會騎馬都是相當難的事情。

  此外,還有一個原則性條件,那就是身份必須清白。

  想要加入救民軍,要經過救民會的審核,當地政府的審核,軍情司的調查,有過偷稅漏稅的不要,有過作奸犯科的不要。

  此外,還必須有村長、救民會基層組織推薦、稅務官、當地的巡捕這幾類人之一的推薦。

  相比之下,農村人口參軍比城市人口要簡單許多。

  倒不是楚行鄙視城市人口,因為此時,城市人口要麼就是商人和小市民,身上多一股油滑之氣。

  當然了,奴僕、工人、佃戶也不是沒有參軍的機會,但是這些被人欺壓的人群,往往是大乾救助的對象,他們在加入軍隊之前,身份已經有了一定的變化。大乾從始至終,都保留著給窮人分配土地的傳統,並且有專門的扶貧司照顧。

  這些人想要加入軍隊,也是有扶貧司和街道救民會給提供證明。

  這麼嚴厲的新兵招募條件,實際上經過最近一年多的招募,大乾老區合格兵員基本已經臨近枯竭了。

  不過大乾王朝還在持續對外擴張中,這新兵總是會有的。

  這些新兵們成功入選後,就會被陸軍部的文職軍官接走,然後以鎮、縣的行政編制亦或是區、街道(坊)為基礎,編成排、隊、營等,然後移交給大都督府訓練司。

  訓練司將會把這些通過選拔的新兵送入在各地的新兵營,目前山東地區有三個新兵營、南直隸有四個、徐州一個、河南一個、北直隸一個。

  雖然河南和北直隸那是大明的地盤,但是大乾自然有辦法,吸納他們的年輕人加入大乾。當然,北直隸、河南的新兵營的具體位置是機密,只有兵部和大都督府知曉。

  楚行還有意開闢遼東新兵營,為未來的戰事做準備。

  在新兵營裡,他們會先進行營養補充、體能訓練、隊列訓練,基本作戰技巧的訓練、同時接受基本文化課程,主要是學習大乾官話,同時也學習一些簡單常用字和算學。

  完成一個月的基礎訓練後,根據個人意願以及天賦、學習能力,分為詳細兵種,比如火槍兵、長矛兵、刀盾兵、弓箭手、輜重兵、工兵、炮兵、騎兵等。

  之後,他們就會被派往本地的補充旅繼續訓練,在補充旅裡可以進行實彈訓練,並且可以模仿正規軍的作戰,甚至偶爾還會有實戰任務:剿匪,鎮壓叛亂,護送運輸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