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四百二十九章 全都給你拿走

  然後最扯淡的是,這些錢大多數都落到太監自己的口袋裡去了。

  皇帝連十分之一都未必能拿得到。

  其實大明的賦稅真的不高,綜合稅率連百分之十都未必能達到,同時期的本子國,都搞到百分之五十了。

  大明收不上來地方的錢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家機構與正常的財政不能對日益高速發展的工商業施行有效的徵稅。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app愛閱小說閱讀最新章節。

  而每次想收稅的時候,走的又基本上都是歪路。

  久而久之,皇帝一想收稅,就讓全天下人都煩。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最後只能欺負那些沒有能耐的老百姓。至於你想讓大地主、大豪族交稅,人家憑什麼?

  人家但凡是有條件,人家連一文錢都不想給皇帝。

  你不拿著刀片子,比劃著人家才不願意給你錢呢。

  而且人家做生意,成本一點不低,人家要應付海盜,應付山賊,買通地方官,這都是成本的。

  可朝廷收了稅能給他們帶來什麼?什麼都沒有。

  相比之下,通過傳教士,得到的消息便是,人家英吉利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了。

  人家將財政收入的基礎,開始嘗試建立在工商業基礎之上,國家可憑藉工商稅收來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於是工商業發展與財政收入“同呼吸、共命運”。

  也因如此,國家頒佈了一系列針對商人的產權保護措施與法律體系。這些產權保護措施又進一步推動了英國工商業的發展,增加了國家的稅收。

  楚行覺得,估計用不了多久,英吉利可能就要崛起,勢必成為東方無與倫比的威脅。

  所以當楚行決定向南國伸出觸角的時候,第一反應便是必須建立起完整的稅收體系,不能讓那些白花花的銀子,完完全全進入士紳的口袋。

  當然,這些金銀到了他們口袋裡,也純粹是浪費。

  因為根據楚行的認知,這幫蠢貨得到銀子之後,想的根本不是改變百姓的生活,也不是繼續擴大再生產,而是將銀子埋到土裡。

  讓大明永遠陷入一種怪圈,那就是全世界的銀子往大明流,可是大明永遠在缺錢。

  楚行絕對不會慣著他們的。

  楚行要指著南國給他輸血呢,不然他直接對山東的西三府直接傾力一擊,比什麼不香。

  何必那麼費力巴拉的派出南下軍團打仗,還不是看中了他們是魚米之鄉,他們有數不盡的小錢錢,可以為大乾所用。

  所以,南下的文官體系之中,稅務司的官員,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難以讓人想象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贛榆縣這邊兒。

  信任的知縣是負責建立起行政統治的人,但是因為人才稀缺,大乾只能給他派二十來個人,除了知縣之外,大多數頂多會個寫寫算算,懂得大乾的律法,然後就完了。

  兵部官員,也可憐的要命。

  真正的兵部大佬,就一個,文員十來個,募兵的時候,還得靠軍隊的幫忙,才能徵召人手。

  唯獨他們稅務司不一樣,人員多得要命,而且都是老手。

  有品級,為楚行親自任命的官員,就有十幾個。

  他們帶來的文員可能沒有那麼多,但是卻帶了一支誰都想象不到的軍隊,脫胎於蒙山鐵頭鷹的稅務司直屬部隊,三百多人。

  楚行的本意是讓他們永遠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的。

  可是隨著大乾的發展,這些人找到了新的舞臺,並未大乾繼續效力,楚行自然也就留下了他們。

  這幫人所到之處,真的是寸草不生,雞犬不留,連蚊子腿,都能給大乾炸出二兩油來。

  而且這幫人清廉的要命,他們的命都在楚行手裡攥著呢,誰敢貪汙受賄,立刻有情報人員上報,然

  後直接凌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