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七章 焦灼之下


  兩個銀邊卻相對不錯。

  只要能夠奪取一地,便幾乎算是沒有後顧之憂。海上的對手確實是個問題,但是大明閉關鎖國多年,能夠長途海運的船隻已經極其稀少。

  不然也不會過分依賴大運河了。

  之所以餘大成可以迅速組織部隊,依靠水運剿滅救民軍,是因為他們走的水運,幾乎是內海,海浪不大。

  所以只要拿下山東,就幾乎是稱霸一方了。

  但有個前提,那就是起碼隊伍繼續擴編,有個十幾萬二十來萬的精銳部隊。

  當然,如果他們的大王,能夠繼續保持,在山東這個地方,養出三十萬,五十萬大軍,別說是被圍剿了,他想要奪取天下,做神州共主都有可能了。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將眼前的這三萬來人,變成十幾萬,二十來萬,甚至三五十萬。

  表面上來看,這只是個簡單的擴列問題。

  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個樣子。

  眼下,救民軍已經走到了極限,三萬人的總體戰鬥人員的維繫,已經讓地方政府苦不堪言,每每自己都要崩潰。

  如果再擴軍數倍,錢進甚至懷疑,當地百姓可能直接造反。

  不僅僅是兵員問題,還有基層軍官的問題。

  高級指戰員不夠,戰事可以靠大王親征,中低級軍官哪裡去搞?

  講武堂就算是會活字印刷術、人體制造術,也難以短時間內複製那麼多人才啊。

  此外還有武器裝備的問題。

  大明是舉國之力,才能裝備幾十萬的軍隊,

  救民軍呢?

  救民軍可以依仗武器先進打仗的,跟大明那種發把大刀,就是正規軍的操作完全不一樣。

  他需要大量的火槍火炮。

  而且,火器部隊最稀缺的永遠不僅僅是火器本身,還有數之不盡的子彈和火藥。

  同時隨著大量火器部隊列裝,還會出現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輔助部隊的大量稀缺。

  火器部隊,比一般的部隊,更考驗後勤。

  作為一個參謀長,這都是錢進需要去考慮的問題。

  隊伍可以擴張,但是後期擴張的難度係數,比眼前維繫這三萬人的武裝力量要艱難數十倍,上百倍。

  這東西搞不好,就會讓救民軍跟其他的義軍一樣,因為過度膨脹,而直接爆炸滅亡。

  當錢進在思索著救民軍的未來的時候,楚行也下達了讓中軍組建突擊隊的命令。

  通過對整個戰場的情況,進行觀察,同時也是跟空軍以及跟前線的李大虎進行快速的交流,楚行決定抽調輜重部隊殘餘部隊、第四野戰兵團部分部隊、炮兵隊轄下火銃部隊、親衛隊組建一箇中軍精銳突擊部隊。

  該部的臨時指揮官,經過慎重選擇之後,由第四野戰兵團兵團長秦去疾擔任。

  該突擊隊,將從西南向東北方向實習破壞性突襲,也就是從前線的左翼方向發起進攻,輔助前線的第一野戰兵團,徹底擊垮敵軍側翼,然後聯合第一野戰兵團席捲敵軍中軍部隊,徹底擊潰敵軍。

  至於這麼重要的位置,為何交給秦去疾,這是因為楚行目前頗為欣賞的三位高級指戰員,目前都在前線主持大局。

  尤其是後起之秀,李大虎更是前軍的統帥,不可能去動他。

  而秦去疾,雖然之前,有過一段時間的驕躁,但是被楚行冷藏之後,有所改善,從後期的作戰和領兵來看,頗有幾分反省的意思。

  而且秦去疾與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是,秦去疾從始至終都是楚行的嫡系。

  是第一代天子門生。

  跟楚行多多少少有些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

  而且,秦去疾的作戰能力未必就比其他三位虎將差,尤其是其帶兵經驗豐富,作戰能力強,楚行也相信他,所以願意給他這個機會。

  接到命令之後的秦去疾,一臉肅容的聽著楚行,親自吩咐他該如何打。

  並且一再強調讓他不得擅自改變作戰計劃,要時刻注意中軍所在的旗語命令時,秦去疾心中萬分的感慨。

  因為楚行的一舉一動,都讓他想起了虎賁軍剛剛創立的時候。

  那時候,自己還是個只知道三妻四妾,享受人生的娃娃。

  大哥從始至終都沒有變得,變得只有因為一點小成績,而變得浮誇的自己。

  他知道,這是大哥給自己的一次機會,能不能把握好,就看他自己了。

  秦去疾不是瞎子,他能看得出來,大哥已經在扶持虎賁軍出身的年輕軍官,而老一派則頻頻被打壓,儘管老一派的軍官都在努力尋找出路,配合大王。

  但是他們的極限,也就是副兵團長。

  而自己的所作所為,雖然讓大王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