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悅與愉快 作品

第五百六十四章陛下,你會來找老衲的

神武國一度湧現了許多的文豪,文化達到了鼎盛的年代,部分世俗小說還流傳到了大夏。

但章宗皇帝的評價卻並不高。

即使最客氣的文人,也頗有微詞,認為章宗年代大興土木,耗盡民力,修建了大量所謂的風雅之所,難以給予較高的評價。

如今楚千秋消化了章宗的分身神魂,總算是能一探究竟了。

皇宮,養心殿

“法師先是偽裝成了書生,給寡人獻書。”

“現在又要在養心殿裡詳談,莫非大夏那邊來的?”

章宗皇帝饒有興致地說道,他喜歡讀一些閒書,上京茶館裡面的說書先生,有了一個新的規矩,要把說書的內容寫下來,編輯成冊,以方便刊發。

結果近日讀了一本小說,覺得很是不錯,就召見了作者,結果沒有想到的是,這作者還是一個穿著道袍的和尚。

一個穿著道袍的和尚,走在上京的大街上,回頭率自然是百分百的,就連皇帝陛下深感興趣。

“陛下,如今天下承平日久,人口日益繁多,社稷已有累卵之危。”

“可陛下卻摒棄先皇良法,減了徭役,免了賦稅,將來追悔莫及。”

那和尚微微一笑,做當頭棒喝。

“荒唐,四海昇平,天下大治。”

“徭役少則民安,朕與民休養生息,何來追悔莫及?”章宗皇帝不快地說道,他才登基沒有幾年,魔胎的移植還沒有讓他快速老化。

所以章宗皇帝還有一點心氣在內。

“陛下,那不過無知書生的迂腐之見罷了。”

“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增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則不得減。”(注1)

“生之者寡,食之者眾,是以公私枵然,而百弊並生。”(注2:枵,讀xiao肖,空的意思)

“以此觀之,朝廷豈可減輕徭役乎?”

“往昔玄宗之時,徭役而死者十之三四,到了孝宗陛下,卻有了婦人之仁,死者不過十之一二。”

“朝廷治下之民愈多,亂黨愈多,社稷危矣。”

和尚笑呵呵地說道,從人口的角度,論證徭役的必要性。

章宗皇帝的呼吸變得有些急促。

他明白了這和尚的意思。

朝廷發動徭役,主要功能不是為了修建奇觀,也不是為了滿足工程的需要,最大的效果是定期減除人口,把人口增長抑制到一定程度。

發動幾百萬的民夫,徭役幹個幾年,死者過半,多餘的人口就成功消滅乾淨了。

在沒有戰亂的年代,有時候比饑荒還有效率。

尤其是會死在徭役裡面的,大多都是窮人,這就更完美了。

“你是道祟傳人!”

一個和尚,居然做了道祟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