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 作品

177 太嚇貓了!

    他甚至沒有申請加急,反正一個月或者半年都無所謂,畢竟太陽距離銀心有大概2.6萬光年的距離,所以理論上說即便有收穫也是2.6萬年前的,雖然在宇宙層面2.6萬年就跟人類的幾秒鐘沒什麼區別,但拖了一年半載,對宇宙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誰會在乎呢?

    但盧修斯·魯迪顯然想不到,這份申請讓他的面子變得很大。

    ……

    三月對於互聯網的控制,大概就差了這麼一份申請。

    沒辦法,核心的控制程序,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讓三月無法冒用人類的身份去做任何事情。

    但任何由人類編寫的控制程序顯然都是有漏洞的。

    又或者說這個宇宙本就沒有完美的事物存在,人類最多也只能是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將一切可能的危害限制在可控範圍內而已。

    所以在盧修斯·魯迪提交了報告之後,一隻萬里之外一直跟蹤這件事的小貓,很輕鬆的就獲得了權限,將這份申請在系統裡的優先級升至了最高。

    恰好正值聖誕節前夕,控制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裡的那些工作人員,工作熱情顯然無法跟盧修斯·魯迪這樣的天文學家相媲美。

    系統經過數次升級之後,許多針對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控制中心的指令都是根據優先級設定的。

    更何況一位nasa的天文學家提出的科研申請偶爾插個隊,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

    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是由nasa跟大學聯盟共同管理的,他們甚至不需要去跟歐洲協調中心打聲招呼。大家都要過聖誕節了,接下來就讓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根據設定好的角度自行拍照然後收集數據就夠了。

    畢竟什麼事情能有即將到來的聖誕節更重要呢?!

    於是在完成了上一個拍攝任務後,深空中的望遠鏡開始自動根據預先設置好的程序調整角度,將鏡頭對準了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中心位置。

    ……

    次日,聖誕節到來。

    《科學》雜誌社官網也在這一天放出了一篇聖誕特別的論文,《analysis of plex uure by differential manifold》。

    大意就是通過微分流形來解析複雜宇宙結構。

    甚至不需要看內容,只看公開的論文綜述,就能讓許多人對這篇論文產生興趣。

    因為綜述中直接提到了經過推理跟計算,銀河系中心存在多宇宙天體的可能,而且根據精密計算後得到的天體質量跟大小分析,這些天體還都是恆星。

    不是通過觀察,而是完全靠推演,就能得出這個結論,的確是匪夷所思了一些。

    在許多人看來這個結論是否科學有待商榷。

    畢竟現代科學在兩個方向上,幾乎都是無知的,很多東西都得靠猜。

    一個微觀方向,一個宏觀方向。

    很多人認為薛定諤方程已經把量子力學給描述出來了,但實際情況卻是量子力學依然有太多的問題。而且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很多方程是解不出的。事實上這個時代許多理論物理學家跟數學家的工作也趨於一致,都在埋頭解方程。

    一維薛定諤方程,三維薛定諤方程,常態薛定諤方程,又或者ns方程。

    到了宏觀方向,現階段所有關於宇宙的理論都要加上假說兩個字,比如宇宙大爆炸假說,脈動宇宙假說,白洞假說……等等。

    

    原因很簡單,宏觀到了一定程度,以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驗證。

    沒有經過驗證的理論,也只能先納入假說範疇。

    就比如科學界目前公認的宇宙大爆炸假說,就是科學家通過廣義相對論進行反向推衍,得出宇宙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曾經處於一個密度和溫度都無限高的狀態,稱之為奇點。

    廣義相對論在數學上是經過驗證的,同時伴隨著科技發展,很多科學家觀察到的現象也在驗證跟補全著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但這依然不能說明了宇宙大爆炸理論就是完全正確的,但可以說這是從唯物主義出發的一種假說。

    如果想要完全證明,就需要更多的證據。

    當然未來也可能會觀測到某種現象,不符合現在的宇宙大爆炸模型從而證偽假說,然後科學家們再開始給出其他的宇宙起源假想。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人類真正意義上建立現代化科學體系不過短短几百年,畢竟中世紀的醫生最科學的治療手段還是給病人放血,甚至還有人信奉大便療法,每天吃一勺便便,就能保證健康。

    而根據目前並沒有驗證過的理論,宇宙已經存在了138億年,用幾百年的發展去探究138億年甚至更久遠年代發生的事情,的確是件難度極大的事情。

    尤其是對於一個依然被困在一個小星球上的文明而言,其難度更是可以想象的。

    所以甚至可以說這篇論文是人類天文學歷史上第一次有人用數學理論推導出一種可以被現代科學驗證的宇宙可能性。因為銀心恰好在目前地球科技可以觀測的範圍內。而且這個結論還是跟現有理論並不相符的。

    至於觀察到的只是2.6萬多年前的星空這一點並不重要,畢竟相對於恆星動輒百億年的壽命而言,兩萬年的壽命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就好像對自己再苛刻的人也不會計較自己每天會浪費那麼幾飛秒……

    於是即便是聖誕節期間,這篇論文依然惹起了極大反響,尤其是當這篇論文署名是寧孑的時候。

    天文學的圈子其實也不大。

    尤其是理論天文學家的圈子,當一個人看到這篇論文的時候,只要有了興趣自然會跟熟悉的人分享論文的猜測,然後從小範圍的討論升級到更大規模的討論。

    更別提許多天文學家也是玩推特跟臉書的,有什麼感觸了偶爾也會在公開互聯網平臺上發表幾句看法,相互關注的同行如果有興趣了,自然也會去科學官網上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如果再有一個能無視互聯網推薦算法,能肆意去傳播它需要傳播內容的智能主導在,那麼在科技雜誌公開發表的論文,理論上可以在一小時內,傳播到任何可能對這篇論文感興趣的人眼前,甚至還是無數次出現在他們眼前,直到他們感興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