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瀾波濤短 作品

第1101章 水也是真的水【免費】

 
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通過交通來解決,搞一條高速公路,讓南方的糧食能夠快速的輸入到長安來,這樣長安就不缺糧了,而古代的高速公路指的就是運河,在水泥出現之前,陸路運輸一噸糧食,路上負責押運的民夫就要吃掉七成,甚至更多。

 
還是運河好,船隻的運力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

 
第2個辦法就是遷都,找一個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來當做新的都城。

 
這兩種辦法各有優劣,前者一勞永逸,但花費巨大。後者執行起來輕鬆,可隋朝的基本盤是關隴貴族,人家是絕不接受你把都城遷到其他地方去的,政治風險巨大。

 
思路正常的政治家,這個時候一般就開始做選擇題了,2選1,選一個風險最小,執行起來最簡單的辦法。

 
而隋煬帝的牛叉之處就在於,他選擇小孩才做選擇題,我全都要。

 
於是隋煬帝一邊動用大量的民力修建京杭大運河,而且還是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對著修,調動的徭役數十萬,差點直接就把南北兩個地區的經濟都給搞崩潰了。

 
不過這裡要澄清一下,隋煬帝並不是真的從頭開始,從無到有的新建一條數千公里長的運河,而是派人將已有的幾段河流和運河貫通起來,最終形成了京杭大運河,所以在修建難度和調動的民力上並沒有那麼恐怖,也不至於真的引起天下造反,否則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就建成。

 
但這也確實極大地消耗了南北的經濟,在老百姓心裡面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另一邊,隋煬帝又要營建東都洛陽,還要在南邊也搞個都城出來,他老人家一年三個都城來回跑。隋煬帝一年跑三趟,那朝廷官員也要跟著跑,與此同時還要帶著隋朝最精銳的軍隊一起跑,幾萬人不斷的在全國三個地方跑來跑去,這經濟消耗誰扛得住?

 
而最關鍵的是,這會極大的降低關隴貴族的影響。隋朝是在關隴貴族群體的擁護下建立起來,而國都穩定長期在長安的話,那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關隴貴族群體,就會自然而然的獲得朝廷中央的權利。

 
可如果朝廷一年跑南北中三個地方的話,那三個地區的貴族都有機會和朝廷中央親近,都能夠較為均等地獲得權力,這對隋朝的統治來說自然是件好事,但對於關隴貴族來說,那可就要了親命了。

 
本來這其中的任何一個計劃執行起來都要細細思量,甚至花上十幾年的功夫緩緩推進。可聰明果斷,英明神武的隋煬帝直接就決定一口氣同時執行,也一口氣把南北的老百姓和關隴貴族全都給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