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斯老爺 作品

第1100章 座下二帝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與劉備結盟,在赤壁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派呂蒙襲取荊州,擒殺劉備部將關羽。

 曹丕稱帝后,孫權向魏國稱臣納貢,被封為吳王。

 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蜀漢國主劉備親率大軍討伐孫吳,孫權命令陸遜率領大軍迎擊,在夷陵擊敗蜀漢大軍。

 孫吳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建都武昌,國號吳。

 孫權統治江東五十餘年,對內實施屯田,休養生息,興修水利,發展經濟,開拓邊疆,但刑法嚴酷、賦稅嚴重,直到戰事減少後賦稅政策才有所改善。

 對外與魏國、蜀國時戰時和,因勢而變,維持了孫吳政權的長期穩定。

 孫權在軍事上略勝劉備,在政治和外交上勝了曹丕,充分顯示了孫權隨機應變、極縱橫捭闔之能事,堪稱三國時期第一流的外交家,加強了孫權對江南的統治地位。

 政治上:

 首先,孫權統領江東後,在內政上立法嚴峻、刑辟重切、請求寬刑一類的議論,不絕於書。

 比如長吏在官,不得奔父母之喪,違者判死刑;違詔無功者,殺;督將亡叛,士兵逃匿,殺其妻、子;圖逆不軌者,夷三族;誇大戰功者,罪徙邊遠;公務失誤者,行“自坐”之法等等。

 在大臣任命上,孫權為了專制權力,不用剛正忠直的肱骨之臣為相。

 在軍事統領的任命上,各將軍互不相統,直接向孫權彙報情況。

 另外還臨兵設督,戰役結束後帥職自銷,確保了軍權的集中。

 其次,孫權還重吏治,改弊政。

 在位期間,孫權一共支持大臣進行過兩次改革。

 第一次是由暨豔、徐彪主持的針對官員在位貪汙以及官員任用不當的吏治改革。

 第二次是由呂壹、秦博主持的以管制酒業為由,主要針對官吏營私舞弊以及官吏過多導致老百姓不勝其煩而進行的反腐敗改革。

 但兩次改革都以失敗告終,為了平抑眾怒、穩定局面,孫權將暨豔、徐彪、呂壹等人賜死,自己也深以自責。

 經濟上:

 首先,由於當時江東地區生產較落後,人口也較稀少,為了鞏固江東,首先要發展農業。

 因此,東吳政權一面設法引入境外人口,派兵把海島人口驅進大陸,又浮海至遼東一帶擄回男女人口。

 一方面將生荒地分給無地人民,並自孫權父子以下,都分受生荒,以獎勵開墾,孫權還頒佈了“寬息”“增廣農畝”等詔令。

 其次,在征戰年間,東吳賦稅嚴重,百姓苦不堪言。

 戰事減少後,孫權便下詔減輕賦稅,嘉禾三年(公元234年),頒佈了第二次有關減免徵役賦調的詔令。

 赤烏三年,頒佈了第三道和第四道詔令,制止“侵奪民事”“開倉廩以賜貧窮”,以減輕農民負擔。

 東吳政權還興修水利,充分利用水力資源和防止水災,孫權在黃龍二年(公元230年)築東興堤以遏巢湖,其餘重點水利工程大都是圍繞首都建業而興修的,還開鑿了從雲陽到達長江的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