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士族的交流

    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已經不需要在多說了。

    齊家,這裡的“家”不是現代人默認的一家三口的家庭,而是“大家”。

    原始時期,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家”,眾多部落集合統稱,就是“國”。

    所以儒家提出的“家”,指的是一個大的集體,春秋時期就是這樣一個個大的集體組成的各個諸侯國。

    一旦要開戰,徵兵令頒佈到這個集體,指定該集體出多少甲士,出多少戰車……

    所以孟子見梁惠王時說:“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所以儒家的“齊家”,齊的不是自己的小家庭,而是一個大集體的人際交往!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商鞅在秦國變法,律法將“大家”拆分成“小家”,男子成年就要分出去,否則就要接受懲罰。

    劉邦剛剛奪得秦國,建立漢朝時,還問人:“我創建的家業如何?”

    深層次的含義就是要捨棄秦國的制度,恢復“分封”……事實證明,漢朝最終還是延續了秦國制度。

    只能說是“真香”!

    ……

    高景帶著百越難民佔據的這片土地,屬於丹陽附近,楚國立國後的第一個國都,在如今楚國的領土上,靠近韓國。

    當然,距離丹陽還很遠,在丹陽之地的旮旯裡。

    戰國分封,從不是分封某個城池,而是某個地域,比如商鞅分封商於之地,而不是商於之城。

    所以這個地方還屬於丹陽之地。

    分封於熊氏王族,一個叫羋春的邊緣王族,說起來還跟秦國的昌平君羋啟同輩,只是關係太遠了。

    替他打理丹陽之地的,就是一個叫“卓禮”的,羋姓卓氏。

    高景帶著驚鯢,由山繩駕駛者馬車,又帶了三十個護衛隊員,一路趕到丹陽城。

    之所以帶這麼多人,還是為了排場。

    高景不在乎這些排場,但是貴族很在乎!

    他要是一個人孤零零的上門,很難見到主事之人,但是有了排場,任誰也不敢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