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付東流 作品

第三百六十四章 洪巢求道,釋迦取經



  的一個風氣。

  或者說,是在子受的授意下,形成的一個制度。

  名曰邑下論道。

  在大商,只要有讀書人要宣揚自己的思想,都有機會在邑下學宮講臺之上,為天下人講學傳道。

  這個制度極其的自由,很少受到約束,言論甚至不在大商律法的管控之中。

  不過,凡是講學者,都要接受聽講者的質疑和提問。

  因為聽課人,不一定是讀書懵懂之人,恰恰相反,大部分都是飽學之士,甚至還有名聞天下的悟道者。

  要是講學者的學問比較特立獨行,比如宣傳仇恨,違揹人倫,惹了眾怒,事後被一些正義之師、綠林好漢找上門切磋武藝,打死了官府也不負責。

  正所謂,一上講臺,生死有命。

  只要你有膽量站上去,只要你不怕惹眾怒,只要不怕被滿天的指責、質疑毀了心境,就可以去官府登記,約定時日上臺講學。

  自邑下論道開始以來,不懼生死者多不可數,為了宣揚自己的思想甚至命都不要的讀書人也有不少。

  正是如此,才讓大商悟道者越來越多,讀書已經不再是因為崇拜帝辛,不再是因為子受的吶喊和號召,而是脫離了其興起的原因,形成了獨有的講學風氣。

  這個風氣還曾被子受題字讚許,張貼在每一個邑下學宮的講臺之上。

  題字內容正是:邑下學宮,百家爭鳴。

  現在,正在冀州邑下學宮講學的讀書人,便是一個學問標新立異之人。

  姓釋名迦,貴霜王族釋迦族的族人。

  當年大商招攬天下移民,他正是其中之一。

  他講的道理,名為三乘大法。

  此法並非是大商的學問,而是貴霜的學問。

  當初西方仙神下人間散道入人間,帶入貴霜的不僅僅有旁門左道,還有西方教的教義三乘大法。

  他來大商之後,因為與人論道用了三乘大法中的學問,被一位夫子看中,收入門下成了弟子。

  這位夫子收了他之後,不僅沒有教他自己的學問,而是讓他去四處宣揚自己的學問。

  所為三乘,正是大乘、中乘、小乘。

  小乘之法,是指耳聞目見之理。

  中乘之法,指自行悟解的道理,參悟的玄妙。

  大乘之法,則是萬法通達,一切不染不執,遠離一切法相,無一法可得,無論什麼道理在大乘之中,都能來去無礙、自在,都可以用大乘之法去講述。

  不過,這並非他標新立異之處。

  畢竟,這種論調,在百家爭鳴之中,多不可數。

  ()此人論調新奇在於,他教人悟道之前,先教人受苦。

  他每次都會選天氣最惡劣之日,不是烈日高懸,就是狂風暴雨,而他踏上講臺,都會在樓梯上撒上釘子,身上扛著火盆。

  而他歷盡千辛萬苦登上講臺之後,一切還沒結束。

  他會三日不喝,七日不食,受盡苦難之後,再開始為臺下學子講學。

  開口第一句便是,人間是煉獄,熔爐,苦海,充滿了無盡的苦難,只有度過苦海,才能到達彼岸。

  今日,是此人第四次講學。

  這一次,他依舊按照往日的習慣,登上了邑下學宮的講臺,餓了七天之後,睜開雙眼,看著臺下依舊坐滿的聽講人,臉上露出悲憫和欣慰。

  他開口說道:「諸位知音諍友,能再次看到諸位容顏,釋迦著實欣慰。沒想到,時隔多日,坐下容顏竟然只有兩成換了新人。」

  「可嘆可嘆,還有八成之人,願意再來與我一起探討三乘大法。」

  臺下。

  三千讀書人才有資格做的蒲團,已經坐滿。

  蒲團之外,足以容納數萬人的邑下學場,也已站滿了冀州的人族。

  這些人,基本都是鄉學的學子。

  他們剛剛出師,甚至剛剛入學,這種百家爭鳴的場面對他們而言,吸引力比坊間的小娘子還要大。

  畢竟,好男兒志在悟道,此乃天地至理。

  釋迦坐在三丈講臺之上,聲音似有某種力量,哪怕隔著數百丈也清晰可聞,即便身在講臺之下,也不覺得聲音震耳。

  無論在何處,聽到得聲音竟是一樣。

  「這位釋夫子,當真七日未曾吃食?」

  「是的,我親眼所見。這一次,他連水都沒喝。」

  「七日不吃不喝,聲音竟然還是如此鏗鏘有力,不愧是悟道者。」

  「他不是悟道者,只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