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軍戶弊端

  不可否認,大明開國之時的那些將領都是英雄,但三十年過去了,幾乎凋零了八九成了。

  他們的官職都是由自己的子孫所替代,其子孫養尊處優,恃強凌弱之輩肯定是會有的,於是朝廷漸漸的就有了貪婪腐敗的人,這些人與地方上的豪強相互勾結,再次將軍戶們的耕地豪取強奪。

  隨著這種軍田兼併情況的加劇,普通的軍戶們沒有了田地可以耕種,這些軍官們已經無法維持生計,於是就漸漸的淪為了那些高門大戶的奴僕,雖然有著軍籍,但是實際上已經和“奴隸”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到了永樂朝,衛所制度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朱棣這才建立了三大營,到了宣德朝,衛所制度不堪重負,全面崩潰。

  土木之變後,文官掌權,重文輕武的風氣盛行,軍戶徹底淪為最下層。

  所謂制度的弊端在現在已經開始冒頭了。

  朱雄英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早就提前開始組建五大營,如今只有神機營具有一定的戰鬥力,三千營剛開始組建,其他的還是沒影的事。

  現在所有戰事,還是要依靠各地衛所兵馬。

  軍戶世襲制度的弊端已經開始暴露,很多年輕一代的將領雖然繼承了父輩,祖輩的官職,甚至爵位,但他們並沒有指揮作戰的能力和天賦。

  戶籍制度已經完全成型,不是說改就改的,而且即便改成募兵制,朝廷也養不起這麼多兵馬,如今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興辦軍校,把這些二代,三代的將領集中在一起,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和學習。

  也就是朱雄英很早之前謀劃過的事情,開辦皇家軍事學院,讓那些老將在軍校擔任要職,進行培訓和授課。

  這個院長朱雄英決定親自擔任,但也只是掛個名罷了,他這個皇帝是不可能呆在軍校處理事務的,最多偶爾去視察一下。

  軍校制度和科舉一樣,要進行考核,學績優異者會被重點培養,提拔重用,將來在軍中擔任要職,同時也會被冠以天子門生的名號。

  就是這個真院長的人選有些難定。

  如果湯和還活著,他是最合適的人選,沐英也不錯,可惜都不在了。

  剩下那些老將,馮勝也合適,但他私心太重,而且身體也不是很好,無法長時間管理軍校。

  傅友德,郭英,耿炳文都不錯,但他更適合在軍中挑大樑,對內的戰爭少不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