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定年號

  哪怕新皇帝是剛過完年登基的,那也要把老年號用到年底,從第二年正月初一開始才能正式使用新年號。

  當然,也有例外,一般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也會提前改元,比如高粱車戰神。

  燭光斧影,趙匡胤十月駕崩,趙光義繼位,眼看還有一個月就過年了,可趙二已經等不及了,當年十二月把開寶九年改成太平興國元年。

  趙二的這一操作實在看不懂,不改還沒人懷疑,這一改就是做賊心虛,坐實得位不正。

  當然,和趙二比起來,還有一位做的更絕。

  朱棣靖難成功後,直接廢除建文的年號,把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然後就是改元永樂。

  朱棣直接把朱允炆當皇帝的經歷抹除了,老爺子莫名其妙在地下又多當了四年的皇帝。

  然後,他的後代中同樣出了一位戰神級別的皇帝,朱祁鎮復辟成功後,學他太爺爺,把景泰八年改成了天順元年,還知道要面子。

  而且明朝之前的皇帝,在位的時候經常用吉祥的,深含期望的,有寓意的字改動年號。

  武則天在位二十一年,用了十七個年號。

  老爺子這個人就比較務實,不相信改年號可以改變國運,所以他制定了“一世一元制”,也就是說,一個皇帝在位期間只用一個年號。

  所以明朝,乃至後來的清,都是一帝一年號,朱祁鎮除外。

  如今,用舊年號的事,老爺子不同意,臣子們也不同意,朱雄英也沒在堅持,說道:“罷了,那就議議新年號吧,都說說吧!”

  劉三吾剛要開口,卻被解縉搶先說道:“陛下,太上皇年號洪武,寓意以宏大武功開疆拓土,建立大明,而與武功齊名的自然是文治,臣認為新年號要佔一個文字,就叫建文如何……”

  “洪武,建文,文治武功,相輔相成,兩代聖君,必為後世佳話……”

  朱雄英實在聽不下去了,呵斥道:“停……解挫子,你坐下吧,年號的事你不用在說話了!”

  解縉尷尬的坐了下來,心想,不行就不行唄,你這皇帝,咋還罵人哩。

  這個年號是內閣一起研究出來的,本來劉三吾想說的,結果被解縉搶了先,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

  什麼文治武功,相輔相成,朱允炆倒是文治了,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