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 87 章





裴安適才一進來,顧震便看到了他腰間的玉佩,老天不亡他啊......




清醒了這麼久,已是奇蹟,顧老將軍還想再交代幾句,黑暗毫無預兆地蓋下來,再次陷入昏迷。




緊接著城門上響起了號角聲。




北人又來了!




有軍醫照料,裴安走出了屋子,襄州知州周大人早就候著了,見他出來,忙上前招呼,“裴大人。”




裴安一面走去馬匹,一面問他,“如今什麼情況。”




周大人急得哭,伸出一個巴掌,“第五回了,不攻破城門北人怕是不會死心。”




“誰的人馬。”




知州一愣,答不上來。




裴安又問,“將領是誰。”




“溫敦失了一條胳膊,斷不能再上戰場,適才聽小郡王報回來的消息,叫什麼阿迭瞑。”




老熟人了。




裴安翻身上馬,偏頭吩咐周大人,“即刻派快馬回臨安,送捷報,襄州無恙。”




這......




敵軍不是又攻來了嗎,不應該報失守,請求聖上派援兵?




周大人雖不太明白,但他是裴安,聖上跟前的紅人,他說什麼那就是什麼。




裴安又回頭對衛銘吩咐,“放出消息,如聖上英明,所有的功勞都算在他趙濤頭上。”




他不想打,非得逼他打。









戰事一起,整個南國沸騰了起來。




消息一件一件地從襄州傳回了臨安,一日過去,明陽公主是如何在北國被三皇子侮辱,詳細得不能再詳細。




堂堂公主,代表的是一國顏面,他北國三皇子竟然讓一個部下當眾替他圓房,堪稱奇恥大辱。




殺了又如何。




應該殺。




臨安百姓跟著裴家活了半輩子,加起來都沒有這些年受的窩囊氣多,心頭早積下來怨憤,見朝中有臣子帶頭去城門,個個都跟在了身後,將皇帝派去議和的人封在了城門之內。




皇帝得知,氣得腦仁發疼,派兵鎮壓,誰知越是鎮壓,百姓的情緒越激動。




“北人猖狂,欺我南國,辱我南國公主,此等大仇,不能忍......”




“懇求陛下派兵支援。”




“求陛下派兵支援......”




動靜之大,坐在皇宮內似乎都能聽到,皇上一怒之下,將帶頭鬧事的禮部尚書李家捉拿,關進了大牢。




上回清理堂派,李家就不省心,最後看在李家一門忠烈的份上,只發配了一個李家公子,如今竟還不長記性,又帶頭來鬧,皇帝當場剝了李家的




尚書之位。




李尚書也是個硬骨頭,身在地牢,還在高聲喊,“聖上今日能殺了微臣,來日就等著北人踏平臨安,推倒皇宮。”




“瘋子!一群瘋子!”皇帝斷然有刀在手,卻奈何不了那些不怕死的,氣得夜裡睡不著,又開始撫著皇后後脖子的胎記,發起了牢騷,“北人多少兵馬,南人多少兵馬?要朕拿五萬人去給北人塞牙?朕還沒糊塗,萬不得已,朕還得給自己留條後路呢......”




僵持了十來日,襄州傳回來的信息,漸漸地變了方向。




一個一個全是捷報。




襄州一共擊退五次北軍,北軍傷亡無數,從十里,退到了五十里。




皇帝還未反應過來,城中百姓的聲音也慢慢地變了,之前個個鬧事大多罵他昏君,如今卻是高呼,“聖上英明。”




就連李尚書在牢中,也沒了聲兒,開始感激他,說什麼聖上終於清醒了,沒棄蒼生於不顧。




皇帝完全摸不準到底是怎麼回事,莫非明陽當真有這般大的本事?




正納悶,王恩及時拿了一封信進來,遞給了皇帝,“陛下,裴大人送回來的親筆信。”




皇帝接過,急忙展開。




確實是裴安的親筆。




大致的內容:襄州,江陵等地,百姓起義追隨殿下抵禦北人,其力量勢不可擋,不容小窺,臣暫且留在襄州,替陛下守住江山。




最後一句:臣在,陛下的江山在。




裴安的信,再加上剛收到的那些捷報,襄州還真的保住了......




皇帝一陣意外,神色愕然。




倒也不是不可能,明陽確實是個有主見的,自己還曾遺憾過,她非兒郎之身......




王恩見他神色猶豫,及時道,“陛下,奴才以為,如今這局面,倒是個機會。”




“怎麼說?”




“陛下想想,若是當真贏了,陛下可是不費一兵一卒,便得了民心,還能殺了北人的威風,如今北人能退到五十里,再下來,百里也不是不無可能,此戰要是讓他們吃了苦頭,北人必然不敢輕易來犯,咱這些年受的氣,也算是出了。”




這話,誘惑倒是很大。




北人這些年,動不動就來要挾他,他能不恨,自然是恨,不戰是因為知道自己打不贏,但要能打贏呢?




皇帝突然有了幾分激動。




“要是輸了呢?”




“輸了,不外乎還是照著陛下之前的法子,同北人議和,讓殿下和手底下的那些人,去認個錯,北人這些年伸手習慣了,給些金銀珠寶,割兩座城池,必然也就消氣兒了,橫豎都是一個結果,陛下何不趁著機會,搏一搏。”




博輸了,同如今一樣。




贏了,可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皇帝多少動了心。




當夜去了皇后那兒,心情也好了許多,摟著她道,“鳳凰騰圖得天下,你說,你當真會是朕的福星嗎?”









皇帝收到了裴安的信,芸娘也收到了。




他留在了襄州。




沒回來。




芸娘捏著信,說不出高興還是難受。




一番下來,陰差陽錯,倆人竟然調了個位,他替她上了戰場,她替他回來守住裴家。




兩人都沒往回走,都一樣,想守住對方心中緊要之事。




這兩日傳回臨安的消息,芸娘都聽說了,旁人不知道襄州的情況,她清楚,百姓個個都在歡呼,只有她知道,沒有那麼簡單。




就算外祖父的兵馬,和王荊的兵馬加起來,也只能抵禦一陣,北人囂張了這麼多年,一直當軟柿子捏的南人,突然硬了起來,必然不會罷休。




裴安能放此消息出來,是想要援兵。




芸娘一刻都不敢鬆懈,卻一時又揣摩不透皇帝如今是什麼心思,正猶豫,當夜皇后便派了人出來,帶了一句話,“陛下近日心情不錯......”




芸娘明白了,皇帝動了心。




得鳳凰得天下......她再推他一把。




芸娘叫來了青玉,讓她去了一趟柳巷的布樁,“讓鍾清使個法子......”




自從捷報不斷傳入臨安後,朝中支持應戰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就在皇帝猶豫不決之時,臨安河道上,突然衝出了一塊石頭。




石頭很是奇特,上面的紋路,是一塊鳳凰圖案,幾乎和皇后後脖子上的那塊一模一樣。




據見到的人說,剛被水衝出來的那陣,水浪飛濺起來,宛如一條真龍。




消息傳進皇帝的耳裡,皇帝趕緊讓人將石頭打撈上來,果真是一隻鳳凰,紋路栩栩如生,比皇后脖子後的印記還要清晰。




皇帝極為高興,當夜讓人放在了寢宮外。




半夜時迷迷糊糊聽到一句,“龍身顯靈,神仙庇佑,一代明君......”




皇帝一醒來,渾身都是勁兒,堵在胸口的鬱氣也沒了影,連腳步都輕鬆了不少,當下讓人將石頭拉在了大殿上,早朝時讓所有的臣子觀賞了一遍。




邊境被犯偏生天降龍鳳,臣子們也是嘖嘖稱奇,齊齊跪上朝堂,“恭喜陛下,陛下聖明,天佑我南國。”




皇帝心氣兒徹底被捧了起來,一代明君,誰人不想,當著百官員的面,皇帝一揚手,“宣江將軍進殿。”




江將軍一到,皇帝便下了聖旨,“北人欺我南國公主,犯我疆土,即刻起,派兩萬兵馬,增援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