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美 作品

第149章 膏粱子










賈赦在一邊說:“我們想讓寶玉科舉讀書振興門楣。富貴雖好,然而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耕讀傳家才能長久。”









這幾句話說的林如海頻頻點頭。









“既如此……”









寶玉瞬間把心提了起來。









林如海問:“最近在讀什麼書?”









“回姑父的話,跟著先生讀孟子。”









“孟子!”林如海這個時候稍微一想就能猜出來寶玉的水平。當年林黛玉進京都的時候就已經讀了四書,這麼多年過去了,寶玉才開始讀孟子……和一般人家的孩子比起來,那確實是優秀。









這個一般人家的孩子還是指那些寒門子弟,家中貧寒接觸不到那麼多書。所以肯定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找書,找先生,慢慢的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有些人能參與科舉的時候已經是中年人或者是白髮蒼蒼了,而那些少年時期參與科舉的,要麼是真的神童,要麼是家裡有底蘊能支撐的起讀書。









在讀書人集中的地方,從不會因為一個人老的牙齒要掉光了去科舉而嘲笑他,不僅僅是那種“朝聞道夕可死”的認同,也是社會環境笑娼不笑貧的氣氛。窮不是一件丟臉的事兒,老了去科舉,也不是一件丟臉的事兒,哪怕白髮蒼蒼哪怕牙齒脫落,一旦中舉,整個家族都跟著飛昇,做不做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家族往後可以少交糧了。









像是寶玉這樣的膏粱子弟,家中不缺書也不缺先生,更應該從小培養。江南那些大富商大地主家的子弟都是在十歲左右已經通讀了四書,他們的童年和青年都承載著家族的希望,所以江南學風濃厚。









寶玉聽說從小聰明,這個時候才讀了這麼點兒,怕是因為家中溺愛給影響了。









林如海捻著鬍子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那我就問一問。”









這下不止寶玉緊張了,連賈政都緊張了起來。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則天下歸之!何解?”









簡單一點就是把這句話給解釋一下。複雜一點就是以這句話為中心提出論點論證論據,如果學問比較雜,亂七八糟的雜學又瞭解的比較多,更能旁徵博引,把文章做得花團錦簇,隨後點明主旨,利索的收尾。









在林妹妹的父親面前,寶玉是有心賣弄一下自己的學問。









於是便告辭離開酒席,稍微一想,便提筆寫了一篇八百字的小作文。









林如海就在寶玉寫小作文的時候問賈琮和賈環。賈環是回答的稀碎,時不時抓耳撓腮,但是能看得出來也確實是學進肚子裡了,先生對其學業也是有要求的,只是性格逃脫了些,再有就是見識少。就目前這個年齡,這個性格,林如海還不好判定這孩子將來做什麼合適,如果家裡捨得,這時候放他出去各處走走看民生百態,看過之後再來讀書反而是一件好事。









賈琮回答的規規矩矩,確實是個平庸的孩子,然而孔夫子說有教無類,平庸的孩子並不是說將來沒什麼前途,這種人做事紮實,更耐得住寂寞,是真正適合做學問的人。









寶玉片刻寫了出來,看寶玉這麼快寫了拿來,林如海不僅對寶玉高看一眼。就這一份急智來說,確實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隨後低頭讀了起來,這小作文本來也不長,前前後後看完之後便遞給了賈政。









賈政拿了和賈赦一起讀,林如海就在旁邊說:“框架是寫出來了,這個解題的路子是對著的,可見先生是下了功夫的。只是筋骨出來了,血肉卻很淺薄,洋洋颯颯雖有一篇,到底不夠精彩,寶玉乃是一塊璞玉,尚需雕琢。”









說完之後又加了一句:“這只是我的一點愚見,知道的不多,要是哪裡說的不對……”









賈政立即拉著妹夫的手:“如海不能這麼說,我們家這點事兒你也知道,往上倒騰十代八代沒有出過什麼正經的讀書人,東府有敬大哥,但是也僅僅是進士出身,又早早的煉丹去了,這屋子裡面唯有你學問最高,不瞞你,這文章讓我寫還寫不出這樣的。”









“二內兄太謙虛了。”









“誒,妹夫,我有一個不情之請,寶玉這個樣子我們兄弟是教不了了,外邊家學雖好,但是學子卻多,我們想請妹夫你把寶玉時常帶在身邊多指點一二……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