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不在家 作品

第180章 第 180 章










他想了想,道:“那你是怎麼發現的?”









初挽:“在那邊的黑市裡,品相好的兩三塊,品相不好的一塊錢五毛錢,隨便買,既然能賣錢,就有人去收,當地的農民這才把家裡犄角旮旯都拾掇了拾掇,把這些文物找出來,賣給那些鏟子,這些東西才從農村出來,走進了我們的視野。”









王同志越發皺眉。









他是聰明人,聞弦知音,自然明白初挽的意思。









因為有人願意花錢,那些最底層的鏟子才願意挨家挨戶去收,又因為鏟子花錢收,那些農民才從雞窩裡或者牆角里把這些收拾起來。









這些都是一環套一環的,是一個經濟鏈條,如果沒有初挽這樣的人想買,那些東西,永遠就留在雞窩裡,直到有一天,某隻雞某個孩子無意中打碎了,就被農民直接扔一邊去了,這個文物也就永遠消逝在人類視野了。









指望一個農民主動發掘一件陶罐的價值,找出來,跑到博物館送給專家為國家做貢獻,這是不可能的,別說沒這意識別說不願意出這路費,估計連功夫都不願意花。









而指望一個博物館專家跑到鄉下挨家挨戶去搜羅這些文物,更不可能,沒那精力。









旁邊陸老爺子笑嘆了聲:“我說老王,現在時代變了,改革開放了,咱們的有些觀念,估計也得變變。”









王同志一直盯著那些紅陶,他雖然並不懂具體文物,但是卻也知道,以初挽的眼力界,那必然是正經龍山文化的紅陶。









而這些龍山文化的紅陶,卻在農民的雞窩裡豬窩裡躺著。









初挽能帶來的,只有這麼二十幾件,但實際上,更多可能的彩陶或者其它珍稀文物,就躺在不知道哪個農民的雞窩豬窩裡。









他嘆了一聲:“之前我曾經想過,要多給文博系統撥款來解決這個問題,只是結果不盡如人意。”









誰能想到,博物館的專家竟然鬧出大笑話,花費十幾萬元,收購了一堆假的!









他喃喃地道:“我們文博系統的工作人員,各方面功夫還是不到家啊!”









初挽卻道:“王叔叔,恕我直言,眼力確實不到家,但是這個不能怪各位專家。”









王同志:“哦,為什麼?”









初挽:“那是因為,我們的專家脫離人民群眾太久了,鑽到象牙塔裡搞文物,這輩子沒見過假的,反正閉著眼睛收,收過來就是真的,不需要費腦子,沒經過市場磨鍊,當然沒有眼力界。”









王同志微點頭:“你說得有道理。”









不過他卻越發皺眉:“可是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提高撥款,提升專家們的水平,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陸老爺子笑了,他是何等人也,見識多,眼力自然不在話下,更何況當年他也跟著初老太爺學過幾個月古玩,當下也就道:“這件事,不是一個小事,需要慢慢思考——”









他指了指腦子,笑道:“想想現在的方針政策,從大的方面來解決問題,不然撥款再多,也是杯水車薪。”









王同志頷首,憂心忡忡,長嘆一聲:“是啊,總得想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初挽見此,也就沒再多說。









她的目標是希望推進國家對民間收藏的限制,但這絕對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憑著她耍幾句嘴皮子就能實現的,這對於上層領導來說,必須是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









琉璃廠的陶俑被摔碎,王同志親眼目睹一切深受震撼,他毅然撥款給文博系統,想讓文物得到更大保護,這是他能在一定範圍內做出的對策。









但是後面發生的一切讓他深深失望了,十幾萬塊錢買了一個笑話,也讓文博系統的專家成為了永遠的笑柄。









顯然,王同志也應該在思索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個時候,自己適時地拋出這二十幾個紅陶,可以說,再次給了王同志一個思路。









這些,也許差不多夠了,但是還需要時間。









需要一個思想轉變的契機。









王同志這個位置的,自然有自己的思考,從而形成自己的想法。









她太過冒進,反而引起對方反感。









此時此刻,點到為止,接下來便不再提,品茶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