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飛熊 作品

361.番外(二十五)





“多、多少?”




“七千八百錢?七千八百錢!!”




不怪黔首吸口涼氣,而是以漢初的工資水平,一個勤快的壯年男子一年就賺六千餘錢……這還是在主家心善,願意給點米糠爛菜的情況下才有超高收入。反觀孝高武帝時的邊境軍人,不僅吃著朝廷的米糧,居然還有金錢補貼……




這哪裡是服役啊!完全是去邊境享福。




而比普通軍人的年收入更令人驚訝的是天幕對此的不屑評價:【這個收入在孝高武時已經算是比較低的。如果不是外族出身、有罪、或是想給孩子換個競爭賽道,基本沒人會去邊境狂吃沙子。】




被扎心的黔首努力找補道:“邊、邊境苦寒,呆不住也可以理解……”




【畢竟一個在家搞小作坊的老嫗每月都有六千,更別提熟練的女工、高級繡娘996起來也能賺個一月一金。】




天幕放出孝高武時的黔首收入,把心臟脆弱的某些人給氣得不清……




“大父……”




“阿父……”




民間自是兵荒馬亂,或是給暈倒得老人掐人中,或是找草藥把對方燻醒。總之在好一頓的忙活後,氣倒的人也悠悠醒來,對著天幕捶胸跺足道:“天道不公!天道不公!”




“何至於讓我們生於貧苦之地,而後人過得如此舒適。”




得虧天幕沒有爆出工業革命後的人民生活,不然他們心態更崩。




“好傢伙,這是把黔首當鄉紳養呢!”




劉邦望去,想找個三千以下的職業都不多見,難怪天幕提起邊境會瘋狂嘆氣,難怪後世不斷提高邊境補貼來吸引人口向那兒移動。




【和農民一樣,邊境軍人也可給家裡添個免役名額,然後在直系後代的科舉與求學上比旁人更有先飛優勢。】




天幕再次放出動畫,只見一個右手比“耶”的農民身旁站著幾個愁眉苦臉的瓜娃子,然後一小吏丟給年長的娃子“免役”的牌匾。




而至一個軍人打扮的小人那兒,就是給兩個娃子發了牌匾。




【根漢墓出土的竹簡記載,家裡有一農民者可免一勞役,家裡有一軍人者可免二勞役。考慮到漢時的農民身份是很值錢的,所以為免有人偷懶,荒廢土地,關中會把各地的糧食產量作為官吏升貶的考核標準,同時會派天使私服,考察有沒有借農民的身份逃役的富人。】




【當然,秦時的連坐制也被保留下來。雖說在政治上已不提倡夷三族,但是你要知法犯法的話,就別想在政治上有所提升,連帶與你關係較好的師兄師弟,同姓族人也很難得到提升機會,甚至會引咎辭官。】




天幕展開甘肅出土的一條麻布,只見上面詳細記載了某官之子借農民的身份逃役逃稅,最後不僅判了流放,還連累的家族十人引咎辭職,五服三代不許科舉、武舉。




【漢代政壇的連坐制在孝高武時還是有效的,不過到了更高一層卻不太好使,甚至會有□□的事。好在漢代人口夠多,擴張夠大,各大學派與世家寒門的鬥爭就沒徹底停過,所以想斬草除根還是挺難的,這也導致漢代的冰人(媒婆)收入頗豐——因為她們除了打聽雙方的長相性格,還要確認雙方的家族有沒有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