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飛熊 作品

360.番外(二十四)





“這樣一來,可不就是貧地的往富地擠。”




別說什麼富裕的地方消費也高。




要是高到無法忍受的地步,那些湧到關中洛陽的會自己離開,圍著兩地去賺下波關漂的錢。




而且正如現代的很多二三線城市居民所吐槽的那樣:“你咋知道二三線的城市不是一線的物價,四線的收入。”




窮地本就窮的只有地,只有人。




如今連人都沒了,地也荒了,那就只有開源節流這一條路走。




而開源節流的下場就是基層官吏要麼辭職,要麼頂著被抓的風險去搞灰色收入。




除非是邊境,否則窮地一向不在關中監視的重點名單上。




如此這般,開源節流的窮地只有一條出路——所有人都搶著當官,然後把沒當官的敲骨吸髓,逼得對方起義造反。




而等關中救火成功後,又可以把責任推到“逼反”的貪官和“挑事”的刁民頭上,自己繼續美美當著“君權神授”、“處事公正”的青天大老爺。




這樣有意義嗎?




不過是飲鳩止渴。




【景帝在執政的最後三年主持廢除卡了黔首上千年的人頭稅,並且將漢高祖時的十五稅一改為多地者多繳,少地者少納的階梯型稅收政策。】




“這倒是個避免豪強瘋狂佔地的好方法。”指望免稅的黔首連連點頭,但有人有無比擔憂道:“世家大族生的多。且不談有人會把田地掛在無地的黔首那兒,以此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就說世家大族婢妾成群,男丁成百。只要把人分出去了,可不就是一百的稅交八十乃至六十錢嗎?”




“可分出去的還是一家人嗎?”也有人持反對意見:“況且把田地掛在黔首名下必須得上官府走趟‘買賣’流程。”




至於你賣給黔首後能否收回……




呵!




富地的黔首上京告狀,窮地的黔首提刀砍人。




無論如何,世家富商都得讓利於黔首。




只要達成均衡財富的目的,那麼裡頭的灰色地帶也是可以忍受的。畢竟兔子急了也要人,溫水煮青蛙總好過逼得動刀動槍。




“想必他搞科舉推恩、百家復興也有遏制地方勢力膨脹的意思。”被劉武的愚蠢傷透了心的文帝看著孫子的政策,終於感到一絲欣慰:“用寒門打壓地方,再用地方遏制寒門做大。”




宇文泰見蘇綽答,問:“國何以立?”




答:“具官。”




泰問:“如何具官。”




答:“用貪官,反貪官。”




而至劉瑞這兒,可以把貪字去掉,改為“用寒門,治地方;用地方,遏寒門”。只有將皇帝以下的層級切成各種流派,使其保持對國家統一的擁護與難以一致的分歧,皇帝這個最高權威才有資格評判萬物,否則就跟聯合國般頭上頂著五個大爹,大爹之下還有小爹。




【景帝平息藩王之亂前,因為各地都有問鼎長安的野心,加之關中不會承擔藩王們的開銷,所以對地方的治理要比郡守上心。即使是後期瘋癲的吳王劉濞,在被孝高武帝的經濟策略逼到起兵造反前也是有過治下富裕的黃金期。




而到景帝后期,各地的王城已不再是某片區域的經濟中心,加上景帝延續了自漢高祖的徙陵政策,因此在長安洛陽的虹吸下,人口流動變得非常單一,幾乎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天幕做的數據圖與模型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它先以平面展現了文景二帝時的各郡人口,並且以十萬為單位,將其分為淺綠至深紫的十個級別。




可以看到高祖登基時,南邊的紫色地域多於北方,而至文帝登基,以長安,廣陵等帝都王城為中心的郡縣有著較多人口,但總體還是均勻可控的。




直至天幕放出景帝晚年至孝高武六年的人口分佈圖。




“嘶……”




看著那輻射式的紅綠漸變,所有人都不僅嘆道:“難怪孝高武帝要建立副都。”




長此以往,邊境沒人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