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鴻落雪 作品

第217章 番外·稚子(二)



 百里承安雖然不贊同,但因為她曾在河西廣遠縣任職,也不便多說,只能盡力從中斡旋。


 崔運清正剛直了一輩子,最後卻因為嫡親的孫子犯錯被牽連,險些晚節不保,最後辭官歸鄉,好歹是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但坊間說起來,還是覺得攝政王心胸狹隘,大概還是記恨崔家廢了他的雙腿。


 坊間傳言崔琦並不放在心上,他如今已經時日無多,只想儘快幫梁寰鋪好路,好讓他往後的路能走得更通暢些。


 梁寰雖然年少,對這些卻都已經心知肚明,他從五歲開始,阿叔便領著他進議事殿聽事,阿叔死後,十九叔上朝議事也都拽著他,還非要逼他說出個一二三四來,再後來十九叔駕崩,他爹和百里太傅就更加變本加厲,一刻都容不得他停歇,整個皇宮大概到處都灑滿了他哭嚎的眼淚。


 但隨著他漸漸長大,他就再也哭不出來了。


 當初阿叔和十九叔拼盡全力挽大廈於將傾,救回來了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梁,十九叔寧願落了累世罵名,不擇手段地替他滅世家剿勳貴肅清了一條通往皇位的路,他爹崔琦和老師百里承安還有晏澤這些安平朝的一干老臣費勁心力讓他六歲就坐穩了皇位,在他尚且懵懂只知道哭嚎委屈的時候將大梁的百孔千瘡逐一補平,眼看他們也要油盡燈枯,終於下定決心將大梁真正交到他手中。


 他們之間的大部分人或許也只能陪他走到這裡了,比起不及道別的阿叔和十九叔,他起碼能目送他們離開。


 梁寰將手中的摺子緩緩合上,抬頭看向大殿中神色各異的臣子,沉聲道:“回去告訴焦炎,大梁絕不議和。”


 “朕要華東郡。”


 地上的眾臣嘩嘩跪了一地。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北梁元興九年,梁寰親政,同年冬,最後的世家曾家滿門抄斬,首輔晏澤因病歸鄉。


 北梁元興十年春,呂恕又往西打了三百里,北梁再添一郡。


 北梁元興十年冬,北梁大帥焦炎率軍徹底收復華東郡。


 同年冬,攝政王崔琦薨於大都,百里承安拜相梧桐殿。


 從北梁元興十年收復華東郡開始,少年帝王終於徹底將龐大的國家攥在了自己的掌心裡,拉開了元興盛世的帷幕,他同他的老師百里承安一起,在北樑上下掀起了浩浩蕩蕩的改革,此後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先後滅樓煩、東辰、南趙,繼大安朝滅亡百餘年之後,中原大地上終於再次迎來了久違的大一統。


 而梁寰的名字,則成了北梁史書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千百年後,世人仍對這位年輕的帝王充滿了溢美之詞,只可惜他三十餘歲便早早駕崩,獨留老相百里承安獨撐盛世,又不知讓文人墨客留下多少惋惜。


 泛黃燒了一半的紙錢繞著巖壁上橫出來的棵枝椏橫斜的枯樹轉了幾圈,不急不緩地飄向了遠處的長天。


 “哥,我打算去西域了,不知何時才能回來看你們,你和王滇保重。”


 夕陽西下,長滿了青苔的百年古道上馬蹄聲噠噠,山壁岩石上爬滿了藤蔓,在晚霞中隨風搖曳。


 充恆牽著那匹花色極醜但早就瘦到不成樣子的老馬,單手抱著劍,從兜裡掏出來了塊點心扔進了嘴裡。


 還是難吃,嘔。


 一人一馬逐漸遠去成了兩個小黑點,最終在長天古道下消失不見。


 山川歷歷,江湖路遠,便也各自珍重。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