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哥的藍白情懷 作品

第十九章:徵兵受阻

楚雄本來以為在柳鎮及附近十幾個村子,招收500名新兵是很容易的事,結果現實給他上了一課。

  像電視裡演的那樣,八路軍振臂一呼,百姓應徵者如雲的感人場景並沒有出現。

  鎮上還好一些,至少還有幾個做工的聽了宣傳過來應徵,派到各村的徵兵隊普遍碰了釘子,幾乎沒有人報名應徵。

  由於歷史的原因,在老百姓中普遍流傳著一句話: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當兵打仗是要死人的!而適齡壯丁幾乎都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去當兵了,家裡就少了一個頂樑柱。

  國家又不可能一日無兵,所以只能通過制度來招兵,常用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募兵制,一種是徵兵制,其他的幾乎都是這兩種制度的衍生,如北周後出現的府兵制就是徵兵制的升級版。

  募兵制的核心就是花錢養兵,軍隊職業化,用軍餉去養兵,像南宋、北宋、清等政權實行的就是募兵制。

  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或族群,從軍常為被迫性或半被迫性的選擇,而在一定條件下,國民有其從事軍職的必要與義務者,其制度為徵兵制。

  可以看出徵兵制是一種強制性的兵役制度,五代後又升級為操作性更強的府兵制,明代的軍戶制也是一種府兵制,其特點是該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

  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

  可以看出來徵兵制是國家或政權的一種強制性手段,平時耕種,戰時從徵,不從徵者輕則坐牢,重則殺頭,百姓不得不當兵。

  實行徵兵制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像漢朝,漢武帝北征匈奴,一聲令下,五十萬大軍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徵齊,根本不用擔心沒人敢不來。

  府兵制更是,從《木蘭詩》就能看出來: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