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烈 作品

第1章 鄉野村兒

 上原府,地處楚國北境,治下百餘萬人口。為應對北地燕國威脅,郡內常駐軍20餘萬。上原府北臨燕國,西臨天賜山脈,因常年的兩國交戰不休,民生困苦,邊境旁亦是十室九空。

 在前朝的時候,上原就是兵源之地,郡內民風彪悍。當年為楚征戰八方而後護衛皇城的天都衛皆為上原兵。儘管已過三百多年,上原歷代百姓仍然以此為傲。

 前楚享國祚376年。前楚也曾經有過盛世繁華,疆域千萬裡,擁雄兵百萬,鎮壓四方。寰宇之內,莫不臣服。不過同曾經的朝代一樣,繁華掩蓋了矛盾,肥碩的蛀蟲一點一點掏空了大廈,等危機出現,帝國大廈已傾。末任國君楚平王時,戰亂四起,各地起義頻發,國內各地更是各自為戰。儘管楚平王有勵精圖治之心,想重拾山河。他曾整頓軍務,想肅清吏治,變法強國。奈何為時已晚,已無回天之力,龐大的官紳利益集團壓垮了帝國。在位僅僅七年,偌大的楚國便在戰火中四分五裂,楚平王最終國破身死,殺了皇子公主,命人縱火點燃了皇宮,自己則自刎於金鑾殿上。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帝國的倒塌讓整個國家陷入內戰。最終經過十餘年的各方混戰,前楚被一分為三:原皇室旁系安平郡王楚成陽依靠江南士族和舊朝勢力支持,自稱正統,佔原楚國南部仍稱楚,世人稱後楚;鎮北侯燕淮山兵力強盛,擊敗了北方諸強,佔原楚國北境建立燕國;蜀地郡守孟固則是佔領了劍門關,隔開了蜀地與中原的通道。在蜀地官員和士紳支持下,登位稱帝,國號蜀,稱西蜀。

 至此 ,三國鼎立。各國經過連年戰亂也是軍力疲憊,民生凋敝,便各自暫時停下了相互征伐。至此,連年的征戰暫時停歇。民眾得到了休養生息,各國也慢慢積蓄實力,消化各自到手的利益,以期再戰。偶爾邊境會有小規模的衝突,但很少爆發大規模的戰事。

 西蜀國佔了蜀地,轄內土地肥沃,適宜耕作,農業發達。又兼沒有經歷中原大戰的影響,所轄之內百姓安逸,甚是穩定。高山峻嶺將蜀地與中原之地分割開來。蜀地都是山路,道路難走,飛鳥與走獸亦不願多行,人行於道,難於上青天。西蜀依地形之力,據兵於外,不勝不敗。國主孟固並沒有大的報復,只願固守蜀地,無進取之心,以防衛為主。只願當個自在的皇帝,不願對外用兵。

 燕國佔據北地,治下河西郡有草木繁盛的河西大草原,可以養育大量優良戰馬。因而建起了強大的騎兵。燕國騎兵也因此獨步天下,戰力無雙。但經過十餘年的戰亂動盪,北地地廣人稀,作物產出底下,國強而不富。

 楚國則是佔據了原楚國南部。有淮南魚米之鄉,又有江南人傑地靈之地。天下文官九成出自江南。文風鼎盛,錦繡文章不勝枚舉,一片歌舞昇平之像。

 楊家村,地處上原府西邊,挨著天賜山脈。是一個山溝裡的小村子。村子不大,都是泥巴木頭搭起來的房子,只有百十來人,還大部分都是傷殘老弱,女人和孩子。青壯男人要麼殘疾腿腳不靈的,要麼是退出軍伍的傷兵,沒家沒業的,來這安身立命。山村的日子不好過,身體好的進軍伍吃兵餉去了,有去處的,腿腳方便的也都拖家帶口往別處討生活了,留在這的都是無處可去的。因為這裡夠偏僻,官府也不太管,村裡人很多都是沒地方去來這裡落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