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531章 社隊企業的序曲

做實驗是柳維嘉慣用的手法,她買到了10斤明膠,又買了100張牡丹江造紙廠生產的稻草包裝紙,開始做試驗了。

實驗的參照物是廢棄的水泥袋子,將其展開發現,是兩層牛皮紙做的,上秤一量是一斤。而一張包裝紙是100克,即二兩,4張是8兩,那二兩則是膠的重量。也就是說,一個袋子要用6分錢的明膠,加上4張紙的造價1毛2分錢,才1毛8分錢。一噸磷肥用40個袋子,才7元2角錢。

她的磷肥賣到50元一噸,能贏利25元,紙袋要印上字,就算10元錢,還能贏利15元。而那磷肥沒有包裝會揮發,也不好運輸,更不好賣。於是,她開始做建明膠廠和紙袋廠的計劃了。

她要學習劉聲的精神,用大鍋熬膠。她算了賬:5000噸包裝紙能生產1000萬個紙袋子,每個紙袋賣2毛5,銷售額是250萬元,而5000噸紙只能銷售150萬元,餘下的100萬則可以成為明膠廠的產值。

1000萬個紙袋子需要200萬斤明膠,也就是1000噸,需用5000噸骨頭。如果直接收骨頭,2分一斤就能收到,平均每天用14噸,是2萬8000斤,僅縣肉聯廠每天就宰殺20頭牛、100只羊、500頭豬,老懷仁屠宰廠每天也宰殺20頭馬驢騾,30個公社都有屠宰場,骨源可以保證。

14噸骨頭要用大鍋去熬製,一個24仞的大鍋可以熬500斤,60口就夠用,用120人,燒稻草,一天有600元就能週轉開,而兩噸明膠就能賣1200元,能羸利600元,一年產值40萬,贏利20萬。

如果制一個袋加印字用2分8釐錢的話,產值又是28萬元,掙的都是加工費。如果放到學校去幹,全縣有10多萬中學生,每人才100個袋子,完全可以承擔。28萬勤工儉學收入對雲鵬可是一個大數了。

唯一讓柳維嘉沒有把握的是紙張的粘合工藝,她想到了播種機廠,便去找馬品一諮詢了。

馬品一看了她的實驗後,便提出了把印刷機改成粘合機的想法:

造紙過程是紙漿經過一個熱滾後,轉動半周快速除水,形成紙帶,紙帶到出紙檯面時會摺疊成紙摞,待摺疊到100張時,有一個壓板下垂,壓住紙摞,降下切紙刀切去摺疊邊,100張紙稱做一刀就是這麼來的。